首頁 > 滾動 > 正文
[視頻]【新思想引領新征程】以新發展格局夯實中國經濟發展根基
2025-04-12 19:55:0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編輯:韓基韜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推進,超大規模市場的內需潛力不斷釋放,科技自立自強步伐持續加快,經濟循環的血脈更加暢通,中國經濟發展的根基不斷夯實。

  近日,寧波舟山港又新開通了兩條前往非洲的航線,目前航線總數已經達到306條。現在,每天近300艘次貨輪往來穿梭,把這裡和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緊密連接,27條海鐵聯運班列將眾多內陸省份接入世界航線。

  2020年3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到浙江考察,第一站就來到寧波舟山港。在冒雨察看碼頭現場集裝箱作業場景後,他強調,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寧波舟山港要打造一流強港。

  正是在這次考察後不久,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此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被寫入“十四五”規劃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佈局和先手棋,明確了中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

  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一系列重大部署相繼推出、加速落地。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掃除阻礙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的制度、觀念和利益羈絆。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我國不斷以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推動實現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

  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拓展“兩重”建設支持範圍,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今年以來,一系列擴內需政策落地顯效。

  消費市場熱氣騰騰。4月份,中國零售業景氣指數達到50.5%,繼續在擴張區間運行。文旅場景不斷上新,服務消費加速升級,新型消費持續涌現。超大規模市場釋放的巨大潛力,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有效益的投資持續擴大。眼下,“十四五”規劃部署的102項重大工程,98%已經開工建設或建成。2024年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的項目基本全部開工,2025年約1000億元項目清單已提前下達。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的“兩重”項目,帶動社會資本投入約2.1萬億元。

  破堵點、破壁壘,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速,經濟循環的血脈流動進一步順暢。當前,內需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70%,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徵是實現高水準的自立自強。

  開年以來,不斷涌現出來的創新活力令人驚嘆。杭州“六小龍”火爆出圈,國産人工智能大模型異軍突起,我國在積體電路、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多點突破,越來越多“卡脖子”難題被攻克。

  遼寧本溪,百年老鋼廠的智慧産線上,像搟餃子皮一樣“搟”出全球最寬的汽車鋼。武漢光谷,實驗室連著生産線,“一束光”造就光電子信息産業6000億元規模的産業集群。合肥高新區,一條涵蓋“衛星製造—衛星發射運營—數據應用”的空天信息全産業鏈正在打造。如今,80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遍佈東中西部,覆蓋所有重點産業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産業體系不斷夯實根基。

  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不斷提升,對全球要素資源釋放出強大的吸引力。開年以來,一批重大外商投資項目接連落地,前兩個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574家,同比增長5.8%。

  與此同時,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的開放試點、進一步壓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中國正在以更大力度推進自主開放,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增強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推動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十五五”規劃謀篇佈局之年,面對外部環境的各種不確定性,中國以“海納百川”的從容與堅定,辦好自己的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中國必將以自身的穩定發展,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更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勝利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