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是人們的共同追求。“15億多人口共同邁向現代化”,對世界意味著什麼?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14日至15日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期間,雙方擘畫了新時代中越命運共同體建設新藍圖。從中可以清晰看出,在世界動蕩不安的當下,中越攜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僅有利於15億多人口共同邁向現代化,也將有力維護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
今年是中越建交75週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這次訪問是習近平主席年內首次出訪,也是中共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召開後的首訪,足見對發展中越關係的高度重視。越南通訊社認為,此訪是兩黨、兩國關係中的一次政治外交大事,對兩國關係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和長遠影響。
2023年,中越雙方宣佈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引領兩黨兩國關係邁入新階段。一年多過去了,中越面臨著新的形勢和發展任務。一方面,今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越南共産黨籌備十四大的關鍵年份,雙方加強合作有著內生動力。另一方面,世界地緣政治衝突不斷,經濟復蘇乏力。美國近期向全世界濫施關稅、大搞單邊霸淩,嚴重衝擊全球經濟秩序穩定。中越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既是捍衛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也會促進經濟全球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化中越命運共同體建設”可謂順應民意、恰逢其時。在同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會談時,習近平提出六點舉措,強調增進更高水準的戰略互信、建設更加牢固的安全屏障、拓展更高品質的互利合作、係牢更加廣泛的民意紐帶、開展更加緊密的多邊協作、實現更加良性的海上互動。這六點舉措為深化中越命運共同體建設繪製了新藍圖,為“15億多人口共同邁向現代化”指明瞭方向。蘇林指出,習近平總書記此訪必將成為兩黨兩國友好交往史上新的里程碑。
“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這句兩國人民耳熟能詳的話,見證了雙方友誼的紅色基因與高度政治互信。近年來,中越領導人多輪互訪,為中越命運共同體建設定向把舵。中越雙邊合作指導委員會、兩黨理論研討會等機制有效運轉,兩國外交、國防、公安“3+3”戰略對話成功舉行。未來,中越密切兩黨兩國高層交往、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增進戰略安全協作,將進一步夯實中越命運共同體建設政治根基。
經貿合作是推進中越關係的動力源泉。中國連續20多年保持越南最大貿易夥伴地位,越南是中國在東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近年來,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越南“兩廊一圈”戰略加快對接,來自越南的椰子、火龍果、菠蘿蜜等特色農産品走入中國千家萬戶,中國出口的原材料和機械設備有力支持越南發展。這次訪越期間,習近平與蘇林共同出席了中越鐵路合作機制啟動儀式。中越雙方還簽署45項合作協議,其中就包括互聯互通、人工智能、海關檢驗檢疫、農産品貿易、民生等領域。路透社認為,此訪將推動中越在貿易和産供鏈領域加強合作。
與此同時,中越雙方還就經濟全球化交換了意見。中方強調,要共同反對單邊霸淩行徑,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和産業鏈供應鏈穩定。越方表示,要維護國際貿易規則,期待同中方加強在國際地區事務中的協作,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保持戰略定力,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秩序。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對《國際銳評》表示,面對當前變亂交織的形勢,中越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加強合作,給本地區和全球帶來信心與力量。
“中越友好的根基在人民”。2024年,中國赴越遊客超過370萬人次,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遊合作區正式運營、多條跨境自駕遊線路開通,讓“一日遊兩國”成為現實。如今,越南年輕人興起“中文熱”和“華流”,越南不少歌曲登上中國互聯網熱搜。這次訪越時,習近平指出,以今年“中越人文交流年”為契機,舉辦更多接地氣、得民心的友好活動,加強旅遊、文化、媒體、衛生等合作。中方還提出今後3年邀請越南青年赴華開展“紅色研學之旅”。兩國民眾的心正越拉越近。
“共飲一江水,早相見、晚相望,清晨共聽雄雞高唱……”《越南—中國》這首經典歌曲唱出了兩國山水相連的情誼。不僅是“同志加兄弟”,也是現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越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將讓15億多人口共享現代化成果,也為變亂交織的世界帶來寶貴的穩定性和確定性。(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