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關稅戰之下,綏靖從來不是選項
2025-04-21 21:58:1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脅迫,脅迫,還是脅迫——這是美方對貿易夥伴無差別使出的所謂談判招數。

  這些天,美方開啟所謂“對等關稅”談判,試圖迫使貿易夥伴低頭屈服。在率先舉行的美日經貿磋商中,美方要求日方在匯率問題上讓步、增加防衛經費等。一切以美方利益為中心的算計暴露無遺。

  不只如此,美國政府還準備在關稅談判中向其他國家施壓,要求它們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以換取美方關稅豁免。這樣做,如同逼迫他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妄想把強權政治、陣營對抗那一套複製到經貿領域中。

  結果呢?對於美方釋放出的所謂關稅談判信號,真正接招的經濟體並不多。原因很簡單,美方無差別濫徵關稅,相當於同全世界“開戰”。面對關稅大棒,綏靖換不來和平;面對分化離間,妥協得不到尊重。這是很多國家的共識。

  此外,美國金融市場近期遭遇重挫,全美擔憂經濟衰退的聲音與日俱增,美國領導人在經濟問題上的支持率跌至其總統生涯最低。這些讓外界看到,美方瘋狂的貿易行為終究會受到國內政治、經濟等因素制約,有必要保持耐心與定力。

  目前,面對美方貿易霸淩,即便是其傳統盟友,也紛紛表達了堅決鬥爭的態度。歐盟迅速出臺反制措施;加拿大稱,加美“關係密切時代已經結束”;澳大利亞稱不會向美方妥協……本屆美國政府上臺後,在重大安全和經濟議題上多次出賣盟友利益,讓後者對華盛頓的信任跌入谷底。面對美方構建對華關稅同盟的利益誘餌,至今沒有西方主要經濟體公開表示響應。反倒是,英國財政大臣裏夫斯近日對媒體表示,與中國脫鉤是“非常愚蠢”的做法,與中國開展合作符合英國國家利益。

  與此同時,很多經濟體正在主動求變,嘗試通過重組供應鏈和調整産業結構等方式,抵禦風險衝擊、提高經濟韌性。世界貿易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拉爾夫·奧薩日前表示,即使像美國那樣重要的國家也僅佔全球進口總額的13%,全球87%的進口額是其他地區完成的,大家希望向美國出口,但世界其他地區同樣要團結起來。《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刊文指出,“目前‘去美國’動向正在擴大”,“美國背棄自由貿易正在促使那些致力於貿易多元化的國家和地區投入自貿協定談判”。

  就在上周,中國最高領導人出訪東南亞三國。中方和有關國家達成廣泛共識,表示要加強合作、攜手應對風險挑戰,承諾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並取得一系列重要合作成果。日前,在中歐經貿官員視頻會談中,歐方強調重視歐中經貿關係,願與中方加強對話溝通,推動擴大雙向市場準入、投資和産業合作,共同保障全球貿易正常運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不久前訪華時表示,歐方堅持開放自由貿易,致力於維護多邊主義,反對單邊加徵關稅。這些都釋放出團結合作的有力信號。

  目前,中國是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今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達到10.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增長6.9%,展現出較強的抗壓韌性。面對美方貿易霸淩,中國率先進行反制,不僅是維護本國利益和民族尊嚴,也是在捍衛國際經貿秩序和國際公平正義。隨著中國持續推出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外資的利好政策,奔馳、寶馬、蘋果等諸多跨國企業紛紛表態深耕中國。近日,英偉達公司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再次到訪中國。他明確表示,“對我們而言,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服務中國市場。”

  中國有句古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無論美方如何高築墻、搞脫鉤,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轉。到底是屈服於美式霸淩,還是堅持開放合作?到底是任由“叢林法則”橫行,還是走平等互利的大道?相信每個經濟體心裏都有一桿秤。

  當然,如果有人出於各種動機、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與美方達成交易,中方也有言在先——將堅決對等地採取反制措施,有決心有能力維護自身權益。所有人都應該看清:與虎謀皮必被虎噬,堅決鬥爭才能贏得未來。(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