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對美國經濟的反噬正在顯現。
美聯儲當地時間23日發佈的經濟狀況“褐皮書”顯示,隨著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美國多個地區的前景顯著惡化。《國際銳評》統計發現,在56頁的“褐皮書”中,關稅一詞出現了107次,是上一期報告的兩倍多,可見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之大。
此前一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大幅下調2025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較1月預測值低0.9個百分點,在發達經濟體中下調幅度最大。
不難看出,“衰退風險”是當下人們對美國經濟的最大擔憂。正如英國《金融時報》近日指出,因為美國經濟錯誤而感受到最大痛苦的是美國自己,而不是別人。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認為,受美國政府關稅政策影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概率高達65%。
近期,美國多地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加徵關稅等政策。繼加州之後,當地時間23日,美國又有12個州起訴聯邦政府,要求停止關稅政策,指責這些政策給美國經濟帶來混亂。這也能解釋,為何美國領導人在經濟問題上的支持率跌至其總統任內新低。事實證明,關稅換來的不是“金錢回流”,而是美國經濟的“滯脹風險”以及“衰退”預期。
這樣的預期之下,是普通人的切膚之痛。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越來越多美國網友討論起帳單上出現的“關稅附加費”。無論是提前囤貨,還是涌入中國電商平臺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反映的都是美國消費者的焦慮恐慌。美國前財長薩默斯警告稱,美國正在推進的加徵關稅措施或導致200萬人失業,每個家庭損失5000美元以上收入。事實上,美國消費者面對的,不僅是漲價的商品,更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美國密歇根大學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4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第4個月下跌,創下2022年6月以來的最低值。
美國企業的日子同樣不好過,普遍面臨成本上漲,利潤受到擠壓。據外媒近日報道,因為關稅問題,美國三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應用材料公司、泛林集團、科磊公司一年就要損失3.5億美元,整個行業合計損失將超過10億美元。對小企業而言,震動更為劇烈。美國不少小企業主表示不得不裁員,更擔憂會因關稅政策持續而破産。
如果再加上美國發起“關稅戰”招致的反制,美國經濟受到的衝擊會更大。其中,美國農業首當其衝。多年來,中國是美國大豆的頭號買家。如今,當美國農民因為失去中國市場而怨聲載道時,巴西、澳大利亞等國紛紛加大對華出口。美國大豆協會主席凱萊布·拉格蘭指出,目前的情況讓豆農“非常擔憂”,豆農的生計岌岌可危。近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如果與美國的談判無法讓它取消對歐關稅,歐盟準備動用“最有力的貿易措施”進行反制。
“當規則變成即興表演,資本只能選擇逃離。” 美國前財長耶倫的話,道出了美國經濟面臨的另一個危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網站近日發文稱,這場貿易戰爭讓投資者逃離美國。這背後反映的,其實是美國經濟信譽受到重挫,投資者感受到巨大不確定性。如今在美國,美股大跌、美債被拋售、美元指數同步下跌已不罕見,“賣出美國”成為國際投資界熱詞。美國銀行最新的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有意減持美國股票的全球投資者數量創下自2001年有數據以來最高紀錄。澳大利亞麥格理集團策略師加雷思·貝裏直言,“過去三個月發生的事或許足以令美元在今後數月內持續遭拋售”。
外界注意到,這兩天,美方不斷釋放消息,又是説中美關稅戰將很快降溫,又是稱中美之間正在談判甚至將會達成協定。對此,中方明確回應:目前中美未進行任何經貿談判;如果美方真的想解決問題,就應該正視國際社會和國內各方理性聲音,徹底取消所有對華單邊關稅措施。
解鈴還須繫鈴人。美方該從一系列數據中讀出危機、吸收教訓,通過與貿易夥伴平等談判解決貿易關切。一味威脅訛詐,換來的只會是自身更深的痛苦,也會讓所謂“讓美國再次偉大”成為幻象。(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