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沙地帶停火談判在埃及、卡塔爾等斡旋方的推動下再度密集展開,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連續表態,稱對達成全面停火持開放態度,卡塔爾方面也表示談判取得一些進展。
但是截至目前,雙方在“徹底停火”“解除武裝”等關鍵分歧上,還沒有出現任何妥協的跡象。
總臺記者 趙兵:無論從以色列、埃及等國媒體披露出的消息,還是哈馬斯的公開聲明來看,哈馬斯近期在停火條件上明顯展現出更加靈活的立場,特別是其願意一次性釋放所有以色列被扣押人員,以換取實現長期停火,並在實現長期停火之後,由獨立的巴勒斯坦機構來負責加沙地帶的治理。而條件仍是其此前的一貫立場,也就是要求以色列永久停火、全面撤軍、解除對加沙的封鎖等。
總臺記者 趙兵:反觀以色列,雖然面臨國內外要求達成停火的壓力,但是其依靠目前在加沙的軍事優勢,仍保持相對強硬的立場,堅持哈馬斯解除武裝及其領導人離開加沙的談判條件。近期,以總理、以國防部長、以軍總參謀長等軍政高級官員在發言中都強調,絕不會向哈馬斯投降,要完全實現包括消滅哈馬斯在內的戰爭目標,同時恫嚇如果哈馬斯不接受以方條件,以色列將繼續大幅擴大對加沙的攻勢。
總臺記者 趙兵:有阿拉伯媒體總結稱,雙方談判僵局的關鍵點,是以色列是否同意哈馬斯提出的永久停火的條件,以及哈馬斯是否同意以色列提出的解除武裝的條件。哈馬斯將武裝抵抗視為反抗以色列佔領的合法權利,而以色列則將軍事優勢作為獲取絕對安全的前提。可以説,這是一場關於雙方“生存權”與“安全觀”的終極博弈。
總臺記者 趙兵:如果這樣的根本分歧持續,那麼接下來的談判還會淪為兩條各説各話的平行線,難以在短期內交匯。巴勒斯坦媒體表示,雙方若想打破僵局,國際社會若想實現有效斡旋,需要超越“臨時停火”的思維,將加沙問題置於更廣泛的巴以和平框架下解決——包括重啟兩國方案談判、建立多方監督機制、兌現重建承諾等等。否則,即便再度達成短期停火,加沙仍會淪為“間歇性戰場”,而平民將繼續付出最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