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外媒:“中國購”崛起為中國經濟韌性和軟實力輸出的關鍵代名詞
2025-05-07 16:35:1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浦海蕊

  國際在線專稿:今年一季度,中國各口岸入境外國旅客達921.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40.2%,“中國遊”“中國購”持續升溫。孟加拉國《閃電報》近日刊發評論文章,聚焦“中國購”熱潮背後折射出的中國消費新態勢、新政策,高度讚揚中國在全球貿易不確定性蔓延的陰影下,穩步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貿易的立場和舉措。文章稱,“中國購”已超越其經濟意義,中國再一次以開放和創新向世界遞出一張新的名片。

外媒:“中國購”熱潮 是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經貿交流的堅定表達_fororder_圖片1

孟加拉國《閃電報》文章截圖

  文章寫道,在全球經濟動蕩持續給國際市場造成陰霾之際,中國正積極謀劃轉型之路——如今,其中一項令人意外卻極具潛力的經濟增長新引擎正快速嶄露頭角,那就是“China Shopping(中國購)”。這一原本只是旅遊産業附屬項目的小眾消費,已逐漸成長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顯著標誌之一,吸引了外國遊客和全球企業的目光。此前,“China Travel(中國遊)”已躍升為全球文旅新熱點,當下,伴隨著入境遊客消費激增,“中國購”也崛起為中國經濟韌性和軟實力輸出的關鍵代名詞。

  文章指出,“中國購”熱潮涌起並非偶然,而是國家政策改革與國內消費市場升級的共同産物。數據顯示,去年入境遊客在華消費總額達942億美元,比上一年激增77.8%。該成就得益於中國一系列新政策的出臺;今年年初,中國商務部等6部門聯合推出“升級版”激勵措施,旨在簡化離境退稅流程並擴大退稅範圍,與此同時,相關部門迅速響應,解決了遊客、商家和地方政府面臨的實際困難,切實彰顯中國推動入境消費、提高外國遊客在華購物便利性的決心。

  文章分析,此番“中國購”走熱還展現出外國遊客在華消費內容的轉變。如今,來華旅客的購物清單上不再僅僅是傳統的絲綢、茶葉和瓷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無人機、博物館文創、高端化粧品以及高科技消費品。中國製造不僅因傳統工藝而受到歡迎,更因其創新技術與設計美學而走俏。具體來看,以大疆為代表的中國品牌正在引領這場轉型,無人機已成為中國科技實力的一大名片。同時,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代表的各大博物館推出的文創衍生品也因完美融合了歷史底蘊與現代設計而獲得國際遊客熱捧。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品牌升級,同樣是中國整體産業升級的縮影。中國産品的多樣性、創造力與高品質正逐步俘獲全球消費者的心。

  文章強調,當前中國入境消費潛力巨大,如果能夠達到更加廣泛的通行水準,或將帶動數千億美元的新增收入,進而帶動就業、創新以及跨境合作。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入境消費也與中國擴大內需的戰略要求相契合,“中國購”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結構性轉型的戰略支柱之一。文章樂觀估計,隨著中國不斷發展離島免稅區、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並擴大跨境電商版圖,“中國購”的規模與格局也將邁向新的高度。中國多元舉措將進一步深化雙向互動,不僅吸引全球消費者來到中國,也讓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文章表示,“中國購”火爆全球正值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主要經濟體美國借關稅、出口管制、經濟“脫鉤”等手段損害全球供應鏈。在國際局勢持續動蕩的大環境下,中國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向世界釋放出堅持合作共贏的明確信號,致力於維護穩定的國際經貿關係。中方不斷優化離境退稅等政策已然超越其經濟意義,更是開放的象徵,凸顯中國對世界的友好姿態,表達了中國願繼續深度參與全球貿易並同各方一道作出不懈努力。當其他國家築起“小院高墻”,中國則打開了經濟、文化以及數字化的大門,不僅激活國內市場需求,也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新的選擇。

  文章進一步指出,“中國購”熱潮展現出一種大國自信,也彰顯了一種待人以誠的國民風貌。在全球經濟暴露脆弱性的當下,中國通過簡化、優化、包容的入境消費政策,為全球合作與增長提供了一份可借鑒可操作的藍圖。“中國購”已不再只是一個現象,更是一種立場——強調韌性、開放與對共同繁榮的堅定承諾。(胡曉薇)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