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1日,一度被推遲的第四輪伊朗美國核問題間接談判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完成。
伊朗與美國第四輪間接談判延續了此前由阿曼作為中間方代為傳遞信息的間接談判模式。雙方圍繞全面解除對伊制裁、伊朗和平核計劃等關鍵議題繼續交換意見。本輪談判效果如何,伊美談判未來走向又將如何?
伊朗首提鈾濃縮“階段性限制”方案
總臺記者 王寅:談判前夕,伊美雙方曾分別重申各自在鈾濃縮問題上的“紅線”:伊朗堅稱其和平鈾濃縮權利不可談判,美國則表示相關設施必須全部拆除。外界普遍擔憂這將成為談判的重大障礙。然而在本輪談判結束後,阿拉格齊表示,伊朗堅持保留鈾濃縮權,但出於建立信任的考慮,不排除在範圍、規模、濃度等方面作出階段性限制。這一表態也呼應了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在會後所説的——本輪談判中“提出了一些有益且具有新意的構想”,反映出雙方希望達成一項光榮協議的共同意願。
總臺記者 王寅:美方同樣對本輪談判予以了正面評價。美國媒體援引一名美方高級官員的話稱,本輪談判“令人鼓舞”,美伊雙方已同意繼續推進談判,並計劃在下一輪聚焦更多技術性議題。
本輪談判美方“兩套説辭”引信任危機
總臺記者 王寅:值得注意的是,第三輪談判結束時,雙方也曾釋放建設性信號,但此後兩周伊美重回相互施壓的狀態,互信出現波動。就在本輪談判當天,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在啟程前往馬斯喀特前,還批評美方在媒體表態與談判立場之間存在“前後不一”,並警告稱這種做法不利於談判開展,若繼續“談判桌內外兩套説辭”,伊朗將採取對等回應。
總臺記者 王寅:因此,儘管本輪談判釋放出一定積極信號,但相關問題的複雜性決定了未來談判仍充滿變數,相關走向仍有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