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俄羅斯學者:中國經濟韌性足 俄中科研與産業合作機遇多
2025-05-12 19:25:0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國際在線專稿:日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後第11次俄羅斯之行圓滿結束,期間中俄兩國元首在莫斯科舉行正式會談,共同簽署併發表聯合聲明。聲明提到,雙方商定加強教育合作。就此,國際在線專訪俄羅斯國家研究型高等經濟大學校長尼基塔·阿尼西莫夫及該校資深經濟學專家克謝尼亞·邦達連科博士,兩位學者一致看好俄中在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與産業應用領域的合作前景,並對中國科研與經濟發展水準給予高度評價。

  俄中教育交流緊密 人工智能領域合作前景廣闊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高等經濟大學校長阿尼西莫夫表示,青年人才培養是俄中合作的核心支柱之一,兩國高等院校將在已有合作框架基礎上持續拓展合作內容,為推動俄中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深化貢獻力量。

  “習近平主席此次國事訪問,彰顯了俄中兩國友誼的牢固與歷久彌新。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在不同場合會面已超過40次,此訪推動中俄關係再度邁上新臺階。”阿尼西莫夫校長介紹稱,習近平主席訪俄期間,兩國簽署多項雙邊合作文件,俄羅斯國家研究型高等經濟大學(以下簡稱“高等經濟大學”)也與中國頂尖高校簽署戰略協議,為開展大型聯合科研項目、聯合實驗室建設、俄中師生交流以及進一步深化教育合作鋪平了道路。

  阿尼西莫夫指出,教育事業承載著國家的未來,俄中高校間戰略協議的簽署這一里程碑事件將極大助力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構建共同的科研空間,強化金磚國家教育科研合作機制並賦能前沿科技突破。高等經濟大學長期致力於同中國一流院校建立穩固關係,未來雙方將攜手打造以推動基礎科學發展和促進國際學術對話為重點的新項目。他舉例稱,高等經濟大學已與北京大學達成共識,將在人工智能、信息技術、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與空間探索等多個領域展開闔作。他堅信,中國同仁在人工智能方面出色的專業能力,將為兩國未來合作打下堅實基礎。當前,俄中專家正積極探討人工智能發展前景,阿尼西莫夫認為,結合俄羅斯基礎教育領域優勢和中國技術實踐層面的豐富經驗,兩國必將在人工智能這一關鍵領域實現共同進步。

  阿尼西莫夫校長告訴記者,高等經濟大學已與中國超過40所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校內目前有近1300名學生正在學習中文,與中國相關的研究課題被納入高等經濟大學多套課程與人才培養體系中,“高等經濟大學也十分歡迎中國學子來俄深造。”

  有效應對市場變化 中國經濟韌性十足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高等經濟大學世界經濟學院副教授克謝尼亞·邦達連科博士表示,在當前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中國不僅以強大韌性為世界經濟注入活力,更以開放姿態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全球合作的重要力量。

  邦達連科指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快速增長且規模龐大的國內市場和積極的對外開放政策影響著世界經濟格局,也為其他國家帶來了寶貴的發展機遇。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製造業中心,而近年來中國“智造”迅速崛起,特別是在人工智能、5G、電子商務、電動汽車等領域,為國際合作和知識交流創造新契機。此外,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貿往來,在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多邊組織及國際機構中發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

  邦達連科強調,在複雜多變的世界經濟格局中,很少有市場能像中國一樣展現出如此強大的韌性。儘管地緣政治局勢日益緊張,中國仍表現出有效適應全球市場變化和應對各種內外部挑戰的能力,並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長軌跡。這種韌性源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包括龐大的經濟規模、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廣闊的國內消費市場、充滿活力的製造業基礎以及錨定創新和技術進步的戰略眼光。

  “中國宏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是抵禦外部衝擊的強大緩衝器。”邦達連科指出,隨著國民收入增長和城市化率提高,消費正逐漸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帶動零售、電子商務、旅遊和服務等産業升級。她認為,俄中雙邊合作的持續深化將有助於增強兩國經濟韌性。此外,俄中互利合作還將激勵其他國家在對外政策中更加獨立自主,提升發展中經濟體聯動性,遏制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促進各國通過對話和交流解決問題、實現共贏。(胡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