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自貿港     |      視頻      |      老外在海南      |      生態海南     
政策與技術雙重驅動 中國低空經濟産業發展聯盟在海南三亞正式成立
2025-05-14 09:39:39來源:中國科技網編輯:甄鏡媛責編:尹紅燕

  5月10日,正值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元年,中國低空經濟産業發展聯盟在三亞正式宣告成立。這一重磅事件,標誌著我國低空經濟産業正式邁入以産業協同、場景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高品質發展新階段,為全球低空經濟領域的資源整合與技術突破貢獻“中國方案”。

政策與技術雙重驅動 中國低空經濟産業發展聯盟在海南三亞正式成立

  中國低空經濟産業發展聯盟由國際電動航空智慧製造産業聯盟、深思實驗室、SXR 科技智庫、世界院士專家聯合會等20余家國際頂尖科研機構、高端智庫、行業領軍企業共同發起。海南省管理現代化研究會會長、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副理事長、北京成華合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焦涌,與 SXR 科技智庫創始人及理事長、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理事長、世界院士專家聯合會執行理事長徐亭作為創始發起人,共同擔任聯盟聯席理事長。

  聯盟成立儀式作為“2025 自貿港人工科技大會”核心議程,吸引了來自國家部委、科研院所、頭部企業及頂尖高校的300余名代表。現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學府學者,中國移動、華為等企業領袖齊聚,共同見證低空經濟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未來圖景。

  政策與技術雙重驅動下的應運而生

  低空經濟是以低空空域(通常指垂直高度1000米以內,可延伸至3000米)為依託,以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航空器為載體,輻射製造、物流、文旅、應急等多領域的綜合性經濟形態。《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預測,2026 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近年來,國家政策持續加碼低空經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其列為戰略性新興産業,海南、深圳、北京等地紛紛推出專項支持政策。深圳率先探索“低空 + 文旅”模式,推出空鐵聯運項目;北京豐台區成立低空經濟産業發展聯盟,聚焦空管系統與飛行器研製。海南依託自貿港“離岸金融、數據跨境流動”等政策優勢,加速佈局低空經濟試驗場,為聯盟成立奠定堅實基礎。

  政産學研金聯動,共繪發展藍圖

  成立儀式上,焦涌、徐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深思實驗室主任、聯盟創始發起人、首席科學家楊軍,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總經濟師曾蓉等嘉賓共同開啟聯盟啟動儀式。

  聯盟宣佈將以海南為創新試驗田,重點推動無人機物流、城市空中交通(UAM)、低空文旅等場景落地,並展示電力巡檢無人機、醫療急救運輸機等前沿應用。其核心任務目標明確:在産業協同創新方面,整合産業鏈資源,突破 eVTOL 電池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應用場景拓展上,聯合地方打造“低空經濟示範城市”,計劃在海南率先試點醫療物資空中運輸;標準與生態構建領域,牽頭制定行業標準,搭建“政産學研用”協同平臺。

政策與技術雙重驅動 中國低空經濟産業發展聯盟在海南三亞正式成立

  聚焦三大場景,推動産業落地

  聯盟錨定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文旅三大核心場景。低空物流領域,無人機配送平均時長僅12分鐘,較傳統模式提效150%,深圳、上海已開通多條航線,聯盟計劃在海南試點 “跨海無人機物流網絡”,預計2027年低空物流市場規模或達百億級。城市空中交通方面,聯盟相關合作企業飛行汽車原型預計2025年量産,將推動海南建立“空中交通走廊”,目標到2027年形成 5000 - 10000 架 eVTOL需求。低空文旅上,計劃在海南推出“低空觀光環島遊”,結合多元業態,預計吸引超八成消費者體驗。

  多維度支撐,構建産業生態

  技術支撐與生態建設上,聯盟協同推進低空新基建,建設雷達、空管信息化系統等;融合人工智能,華為“盤古大模型”等技術助力飛行路徑規劃等;在人才資本賦能方面,聯合頂尖學府設立研究院、産業城,定向培養專業人才,並通過“世界低空論壇”“世界低空博覽會”等搭建國際對話平臺。

  海南自貿港將成為聯盟推動低空經濟的核心試驗場。聯盟計劃在海南選址規劃“低空經濟試驗田”,打造“預防 - 治療 - 康養”全鏈條生態。聯盟創始發起人、聯席理事長焦涌表示,未來三年將推動100個標誌性場景落地,孵化50家獨角獸企業,助力海南低空經濟規模突破千億。徐亭強調,將推動在自貿港設立低空經濟國際合作組織、産業全球發展基金,籌備世界低空博覽會、論壇並設立永久會址,推動低空經濟設備和技術跨國合作。

  中國低空經濟産業發展聯盟的成立,是技術、資本與政策的聚合,更是對未來城市生活方式的重新定義。通過産業協同、場景創新與國際合作,聯盟將加速低空經濟從“試驗場”走向 “普惠化”,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本文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