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6日,日本內閣府發佈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經季節調整後,日本2025年一季度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環比下降0.2%,按年率計算下降0.7%。
這是日本經濟時隔一年再次出現負增長。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截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採訪時分析説,導致一季度日本經濟低迷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消費增長乏力。
個人消費在日本經濟中佔比超過一半,但一季度環比增幅接近於零,物價上漲是主要原因。自去年底起,日本國內大米和蔬菜價格持續上漲,影響了日本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意願,還導致肉類、魚類等食品消費出現負增長。
其二,日本出口表現不佳。
貨物和服務出口環比下降了0.6%,進口環比增加了2.9%。出口下降主要受知識産權使用費減少,以及去年第四季度大型研發服務訂單結束等因素影響。同時,美國關稅政策的潛在威脅也對市場信心産生了一定影響,而進口增長又進一步拉低了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這種情況反映出,長期持續的物價高漲勢頭已給日本民生帶來很大負擔,抑制了消費增長。如果物價問題得不到有效遏制,不僅會影響日本居民的生活水準,還會進一步拖累整個經濟增長,可能形成惡性循環。
美國的關稅政策也對日本國內的消費心理和企業的盈利預期産生潛在影響。雖然這種情況尚未在一季度經濟數據中體現,但後續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已在一季度的經濟表現中隱約可見。
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截圖
今年4月,美國對多國加徵高額關稅。日本和美國就此展開談判,但雙方談判前景目前並不明朗。
項昊宇進一步分析指出,如果日本和美國就關稅無法談攏,高額關稅的持續存在將不利於日本經濟及企業發展。
日美關稅談判的核心聚焦于汽車關稅問題。
汽車製造業是日本支柱産業,佔其製造業産值50%,行業上下游就業人口達558萬,且美國是日本汽車最大海外市場,日本對美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約佔對美出口總額30%。若美國對汽車及零部件加徵25%關稅,日本車企年利潤將縮水近300億美元,豐田、日産等頭部企業利潤會暴跌,同時還會波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原材料物流等龐大上下游産業鏈。
美國近期宣佈對飛機及其相關零部件進口加徵新關稅,也會影響日本製造業。
日本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負責波音787客機主翼和機身超30%的製造工作,新關稅落地會使這些企業成本激增,可能導致生産延誤、削弱與波音等合作夥伴的關係,進而影響日本在全球航空航天産業鏈中的地位。
目前,日本談判策略是全力要求美方取消對日汽車關稅,但談判前景不容樂觀。
如果汽車關稅持續存在,日本經濟在二季度後將面臨巨大下行壓力,這也會影響國際市場對日本經濟前景的信心,不利於日本企業發展和經濟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