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文章,風格鮮明、思想深邃、內涵深刻,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這些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充滿魅力的語言,是習近平總書記執政理念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動體現。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推出“習語品讀”系列,以“新聞漫畫+文字品讀”的形式,帶您從不同維度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魅力。
“規定就是規定,不加‘試行’兩字,就是要表明一個堅決的態度,表明這個規定是剛性的。”這是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中央八項規定時説的一番話。
那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説了不是白説,説了就必須做到,把文件上寫的內容一一落到實處。”
摒棄“試行”標簽,破除觀望心態。不加“試行”兩字,表明規定從頒布起即具備強制性和不可妥協性。這既是“徙木立信”的政治承諾,更是“言出必行”的鮮明宣示。
《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包括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範出訪活動、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表、厲行勤儉節約等八個方面,簡稱“中央八項規定”。
作為黨的十八大後出臺的首部重要黨內法規,中央八項規定以“鐵規矩、硬杠杠”的定位,在12余載的淬煉中,不斷彰顯著中國共産黨“規矩定了就要抓到底”的執政魄力。
作風建設,從根本上體現在各項工作的切實執行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重在抓細節,必須環環抓。”他要求:“力戒虛功、務求實效。”
“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簡報,一律不發”……作風建設以一個個具體細節為切入口,在全黨開啟了一場全面從嚴治黨的自我革命。
2013年7月,中紀委對8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發出通報。其中一起典型問題是: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新溝橋街道黨工委書記組織10名工作人員赴海南省公款旅遊,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參與人員被責令退賠旅遊費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問題有的看起來不大,幾頓飯,幾杯酒,幾張卡,但都與公私問題有聯繫,都與公款、公權有關係。”
嚴肅整治“舌尖上的腐敗”、嚴厲查處“會所裏的歪風”,嚴格禁止“車輪上的鋪張”“報表裏的水分”……黨中央以“零容忍”態度將八項規定逐漸轉化為“帶電的高壓線”。
2014年2月17日,刊登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當時很少人預見到,公款吃喝、文山會海等中國官場的‘老大難’問題,竟然出現如此明顯的改善。”
國內群眾評價:“‘緊日子’確實過出了好作風!”
如今,“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堅定信念早已打消“一陣風”的疑慮。
4月2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佈了2025年3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匯總情況。當月,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6994起,批評教育和處理22547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13671人,這是連續第139個月公佈月報數據。
“在改進作風問題上,我們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須保持常抓的韌勁、長抓的耐心,在堅持中見常態,向制度建設要長效。”
2022年,黨的二十大閉幕僅3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新一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會議的一項重要議程就是審議《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
從“中央八項規定”被寫入文件的那一刻起,加強和完善制度設計的政治決心便不斷向下紮根。
此後,《關於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關於規範差旅伙食費和市內交通費收交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關於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相繼出臺。一項項規章制度環環相扣,一個個具體要求得以落細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説話是算數的,不是説説而已。”
2024年,《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頒布,這是黨中央首次以黨內法規形式制定出臺為基層減負的制度規範。2025年,新修訂的《農村基層幹部廉潔履行職責規定》印發,《規定》進一步細化完善了農村基層幹部廉潔履職要求。黨中央對作風建設一抓到底的戰略部署不斷向基層延伸、向末梢發力。
就在今年全國兩會後不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點題、親自部署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隨後,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通知》進一步要求,集中整治要堅持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就重點整治什麼問題,立查立改、即知即改。
規矩從“紙面”落到“地面”,通達民意,贏得了民心。據統計,黨的十八大召開前,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滿意度是75%。2024年滿意度達到94.9%。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回望,“規定就是規定,不加‘試行’兩字”的政治決斷,早已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言必行、行必果”的生動注腳。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編 輯丨孫曉媛
視 覺丨顏妮
校 對丨李丹 孫潔 宋春燕 閆田田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支 持丨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