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三國同日大選 結果凸顯歐洲政治裂痕
2025-05-19 17:46:05來源:環球資訊廣播編輯:楊磊

  當地時間18日,羅馬尼亞、波蘭和葡萄牙分別舉行大選,選舉結果凸顯歐洲政治裂痕。

  根據羅馬尼亞選舉機構19日淩晨公佈的初步統計結果,在18日舉行的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獨立候選人、布加勒斯特市長尼庫紹爾·達恩逆襲成功,得票率反超第一輪領先的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黨主席喬治·西米翁。

  18日,波蘭也舉行了總統選舉。出口民調顯示,沒有候選人獲得超過半數選票,得票率領先的公民聯盟候選人、華沙市長恰斯科夫斯基和獨立候選人納夫羅茨基將進入第二輪投票。

  葡萄牙當天舉行了議會選舉。官方統計結果顯示,由葡萄牙現任總理蒙特內格羅領導的民主聯盟獲得最多席位,但未獲議會絕對多數所需的116席,無法單獨組建政府。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採訪時分析指出,同一天三個國家的三場選舉,體現出當前歐洲政治碎片化、極化和極右翼勢力上升的共性趨勢,導致選舉後難以形成穩定政府,極右翼對所謂“主流政治 ”的威脅日益普遍。

  對歐洲國家來説,現在想進行一場選舉看上去更加容易,但是選舉之後想要得到比較穩定的、能夠符合多數人預期的結果卻越來越困難。無論是此次波蘭總統選舉不得不進行第二輪投票,羅馬尼亞總統選舉中的曲折變化,還是葡萄牙面臨短期內難以形成統一的聯合政府,種種情況都表明現在歐洲國家的政治碎片化和極化現象在不斷加劇,民意和精英之間的矛盾仍處於上升期。

  同時,在三場選舉中,極右翼政黨的影響力仍在不斷上升。例如,此次羅馬尼亞總統選舉,去年11月時一位被羅馬尼亞主流政治認為是極端右翼的人士在初輪投票中獲得了多數支持,這引起了羅馬尼亞政黨和社會的緊張,隨後通過一些法律手段限制了極右翼人士的參選資格,才有了今年這次選舉結果。極右翼勢力的上升、極端的政治人物和政黨對歐洲主流政治的威脅,已經成為歐洲社會中的普遍現象。

  崔洪建還認為,歐洲各國選舉中內政與外交議題的關聯性增強,反映出政治轉型期的深層矛盾。當前各國漸趨保守的政治傾向,可能對歐洲未來的一體化進程産生非常複雜的影響。

  在很多國家的選舉過程中,內政外交的關聯度在不斷上升。除了民眾最關心的經濟民生問題之外,和北約的關係、眼下歐洲面臨的安全挑戰等問題也越來越深地進入到民眾關心的層面,並越來越多地成為政治辯論或是選舉的焦點。

  當前歐洲總體仍處於政治轉型和經濟調整時期。無論是經濟和政治之間的矛盾,還是民眾和精英之間的矛盾,都會在選舉的不確定性和組閣的困難中得到充分體現。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會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産生深遠影響。一方面歐洲需要協調更多的共識,力爭對共同挑戰做出統一反應。但是另一方面,在越來越保守的政治傾向之下,各國政府的組成以及後續政策越來越強調照顧本國利益,把本國利益放在了歐洲一體化之上,造成非常複雜的各方勢力、觀點博弈的局面。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