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當前美國關稅政策影響、3A主權信用等級喪失、聯邦債務高企的現實狀況,當地時間5月19日,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吉米·戴蒙和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再次發出警示。
一起來拆一拆。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吉米·戴蒙:“我的個人觀點是,人們現在感覺‘還不錯’,是因為還沒有真切感受到高關稅的影響。市場下跌了10%,然後又回升了10%。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令人難以置信的自滿情緒。我認為我們無法預測結果,但我對美國通脹上升和觸發滯脹的可能性評估,比其他人要更高一些。”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吉米·戴蒙:“即使這些關稅保持在當前的水準,(與以往相比)也是畸高的。而且你也不知道其他國家會如何回應,並且它們正在回應,包括與(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達成貿易協議等等。此外,即使你想要(通過關稅)把許多製造業帶回美國,也必須認識到,至少需要3到4年的時間才能真正建成一個製造業工廠。”
白話拆解
美國經濟“風險仍在”,市場應摒棄“迷之自信”。
今年初至今,吉米·戴蒙在美國經濟,特別是關稅影響問題上的立場轉變頗有代表性。
1月在瑞士達沃斯年會,戴蒙説加徵關稅造成的通脹影響“可控”;
3月在Adobe的年度峰會上,戴蒙説美國關稅政策將引發通脹並在全球引起“恐慌”;
4月在致摩根大通的股東信中,戴蒙説加徵關稅將拉低美國經濟增長;
而5月以來,戴蒙已經至少兩次公開表態,認為即便關稅下調,美國經濟仍將面臨衰退風險。
單邊關稅政策不僅無法緩解美國的貿易逆差,更無助解決美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這一點在美國內外已成廣泛共識。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關於美國債務評級下調,你應該知道的是,評級機構的評級低估了真實的信用風險,因為它們只評估政府無法償還債務的風險,而沒有考慮到更大的風險,即負債國家將通過印鈔償還債務,從而導致債券持有人因所獲資金價值下跌(而不是所獲資金數量減少)而蒙受損失。換句話説,對於那些關心自身資金價值的人來説,美國政府債務的風險比評級機構所傳達的還要大。”
白話拆解
市場需提防美國政府利用美元霸權“印鈔化債”。
截至目前,美國聯邦債務規模已突破36萬億美元。而就在剛剛過去的週末,美國共和黨人繼續在國會眾院推動被特朗普稱作“大美麗法案”的減稅與支出法案。分析普遍認為,該法案若獲通過,將進一步推高美國財政赤字。
本世紀以來,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對經濟衝擊的過程中,美國通過國會暫停執行債務上限和美聯儲實施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向市場注入大量美元流動性,這種以時間換空間的做法只能“解一時之難”,而無法阻擋美國聯邦債務“滾雪球”式的激增。
達利歐的觀點提醒投資者,美債危機的真實風險不僅在於美國政府可能“還不起錢”,更在於美國政府可能“還給你紙”。
來源丨總臺環球資訊廣播
編輯丨陳濛 林維
審核丨關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