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像在霧中開車:突然大霧降臨,於是你不得不放慢車速。如果霧氣太重,你還可能會把車停到路邊並打開雙閃燈。我們現在就感覺有點身處類似的境地。”
在美國商務部日前舉辦的“選擇美國峰會”上,北卡羅來納州商務部長李·利裏如此形容海外企業對該州投資的不暢。
“選擇美國峰會”是一個旨在促進外國在美投資的年度會議。然而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會議氣氛要沉悶許多。
美國政府一直宣稱,加徵關稅將為美國吸引數萬億美元的外國投資。但據美國《政治報》報道,來自美國多個州的政府官員和議員都抱怨説,白宮關稅政策引發的不確定性正在阻礙外資進入美國市場。
美國《政治報》報道截圖
“我知道企業最需要什麼”
可以説,本屆美國政府自上臺以來,為了推進其關稅政策已經用盡話術。其中之一就是高關稅有助於迫使外國企業和跨國公司將生産線遷至美國,通過加大對美投資實現美國的製造業復興和就業崗位井噴。
但事與願違的是,這幅理想圖景並未出現。
《政治報》的報道提到,在關稅政策深陷爭議的情況下,美國政府當前非常渴望對外展示“美國經濟增長”的跡象,以至於一些公司只要口頭表示“考慮增加在美國的産能”就能得到白宮的讚賞。但現實卻是,許多白宮吹噓的企業投資計劃要麼已經籌備多年,要麼被人為誇大,不少還可能在未來生變。
舉例來説,儘管白宮近期高調宣揚本田和斯泰蘭蒂斯等車企表示會將生産線轉移至美國,但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汽車製造業提供的工作崗位反而比去年減少了20.8%。
其他行業也在關注美國國內的經濟和政治氣候。例如,儘管羅氏制藥公司承諾對美投資500億美元,但在白宮發佈一項旨在降低藥品價格的行政命令後,該公司開始重新評估此前的承諾。
美國《政治報》新聞網報道截圖
目前的經濟形勢讓美國兩黨議員都感到不安。
威斯康星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羅恩·約翰遜就表示,他非常擔心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會影響他所在的州。
“我從本州的企業、製造商以及全美製造商協會和商業圓桌會議那裏聽到的消息是,許多外商原定的投資計劃已經被擱置。我本人來自私營企業,我知道企業最需要的就是盡可能多的確定性和穩定性。”
美國《政治報》報道截圖
“捍衛歐洲的最佳方式就是採取攻勢”
美國發生的一切,也被正與美就關稅展開博弈的西方貿易夥伴看在眼裏。
法國投資總秘書處秘書長博內爾日前表示,美國關稅政策造成的不確定性最終將拖累全球對美投資,事實上法國對美投資“已經降溫不少”。
與此同時,歐洲正憑藉自身相對於美國的一系列優勢努力吸引外來投資。
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部長隆巴爾日前強調,歐洲政治和監管穩定,擁有相當健全的法治體系。其言下之意,就是歐洲在吸引外資方面勝過美國。
法國興業銀行網站報道截圖(題圖為隆巴爾)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日前接受採訪時也表示,近期歐元對美元走強看似有悖直覺,其實源於金融市場對美國失去了信心。這是美國反復無常的關稅等政策造成的,“對歐洲來説是一個機遇”。
“我們看到美國的法治和貿易規則受到挑戰,不確定性持續存在。歐洲則被視為一個穩定的經濟和政治區域,擁有穩健的貨幣和獨立的央行。”
她還補充説,如果歐盟和美國的關稅談判失敗,歐盟需要有強有力的應對措施。
歐洲央行官網截圖
事實上,面對美國的多重關稅,歐洲早已開始未雨綢繆。除了先後公佈兩份對美反制商品清單、加速推進與亞洲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等,歐盟還計劃通過簡化從汽車到航空等多領域的監管流程,與美國爭奪投資者。
用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塞茹爾內的話説,“捍衛歐洲的最佳方式就是採取攻勢”。
塞茹爾內(資料圖)
“關稅改變了全球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看法”
和歐洲一樣,日本也在緊張應對美國的關稅亂拳。
日本政府最初把率先與美展開關稅談判並達成協定作為優先事項,但迄今兩輪談完,尚未取得任何進展。
日美雙方擬於本月在加拿大舉行的七國集團(G7)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後進行第三輪關稅談判。不過,日本政府此前已多次表示,不會在談判中作出有損國家利益的讓步。
另據報道,考慮到日本是美國最大海外投資來源國,日方除考慮進一步對美開放市場等讓步條件外,早期談判方案中還包括將美國對日商品關稅減免的百分點與日本企業在美投資水準掛鉤。
《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對美投資可能被“嚇退”的同時,“逃離”美國的資金正大量涌向日本。
最新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4月,海外投資者共購買了價值高達8.21萬億日元(約合566億美元)的日本股票和長期債券。市場服務機構美國晨星公司稱,這是日本財務省1996年開始收集此項數據以來的外資最大月度凈流入。
有美媒指出,雖然這一創紀錄的月度外資流入與4月美國政府宣佈加徵“對等關稅”有關,但市場觀察人士仍看好日本資産前景,相信未來一段時間外資流入仍將保持強勁勢頭。
用野村證券外匯策略主管後藤雄二郎的話説,“關稅改變了全球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和資産表現的看法,從而讓他們轉向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主要市場”。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