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習言道丨到河南考察,習近平為何再提“洋火”
2025-05-22 21:55:41來源:中國新聞網編輯:楊磊

習言道丨到河南考察,習近平為何再提“洋火”

  中新網5月21日電 題:到河南考察,習近平為何再提“洋火”

  “我們堅持發展實業,從過去洋火、洋皂、洋鐵等靠買進來,到現在成為工業門類最齊全的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這條路走對了。”

  5月19日,在河南洛陽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習近平總書記同企業職工交流時這樣談到。

  軸承,有“工業關節”之稱,洛軸是1954年新中國佈局的第一批工業企業,是“一五”重點項目之一。

  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工業化的差距最直觀地映照出現代化的鴻溝。

  2023年2月,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提到一代人的記憶:“當時,我國一窮二白,連日用的煤油、火柴、鐵釘都稱為洋油、洋火、洋釘”。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從“連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到成為擁有全球産業門類最齊全、産業體系最完整的製造業第一大國,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

  如今,我國正在推進“十五五”規劃編制,此次河南之行,撫今追昔之中,習近平總書記既感慨“這條路走對了”,同時也就如何繼續走好這條路把舵領航。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6年前,2019年9月,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就指出:“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是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我國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紮實推進,新動能持續發展壯大。今年一季度,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達25.8%。

  今次在河南考察,總書記進一步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

  ——現代製造業離不開科技賦能。

  在我國,傳統産業在製造業中佔比超80%,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必須處理好“新”與“舊”的關係,在創新中推進傳統産業升級。

  洛軸就是一家典型的傳統製造企業,近年來,企業相繼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高端軸承産值佔總産值比重達70%,“十四五”期間已有13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水準。

  此次考察中,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大力加強技術攻關,走自主創新的發展路子”。

  ——把製造業搞好,還需要産學研一體化支撐。

  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基本路徑。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讓創新鏈和産業鏈無縫對接”“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産力”。

  近年來,我國現象級的高科技産品不斷出現,科技成果加速轉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創新陣地上不斷冒出技驚四座的“黑馬”。

  還以洛軸為例,依託軸承行業唯一的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如今,洛軸已建成國內領先的航空航天、風力發電、高速鐵路、新能源汽車等軸承試驗平臺,為高端軸承研製提供了堅實基礎。

  “我們要繼續把製造業搞好,堅持自立自強,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推進産學研一體化,培養大批高素質人才,這樣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夠真正實現。”

  謀篇佈局之際,來路如何看,前路怎麼走,總書記在經濟大省河南的這些重要論述,點明要旨,舉旗定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