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今天的中國,中華文脈綿延賡續,14億多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更加堅定。從城市到鄉村,全社會思想覺悟、文明素養持續提升,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道德模範不斷涌現,當代中國的價值取向、道德規範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就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為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總書記指出,當今中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昇華。要持之以恒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
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
黨的十八大以來,《關於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等政策法規相繼出臺,《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相繼實施。從宣傳時代楷模先進事蹟,表彰全國道德模範,到持續評選“中國好人”“最美人物”,全社會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氛圍愈加濃厚。“用愛照亮山區女孩人生夢想的教育燃燈者”張桂梅,一諾千金、帶領牧區群眾脫貧致富的誠實守信道德模範尼瑪頓珠,以及無數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默默奉獻、無私付出的平凡英雄,感召和激勵著億萬國人。
“中國好人”榮譽稱號獲得者李培生用平凡奉獻守護黃山景區,20多年來在黃山峭壁清潔環境,累計攀爬近1800公里。2022年8月,他和同事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勉勵他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社會的好公民、單位的好員工、家庭的好成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十多年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持續拓展,文明城市、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賦能城市更新的同時,也讓鄉村移風易俗、舊貌換新顏,火爆出圈的“村超”“村BA”展現出新時代中國鄉村全新的精神風貌,被譽為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窗口。十多年來,網絡綜合治理體系不斷健全,中國人的網絡精神家園日益清朗。
放眼神州大地,文明新風勁吹,結出纍纍碩果。人們從點滴做起,身體力行築牢文明高地,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成為時代最強音,凝聚起奮進新征程的磅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