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新增三項!中國農業文化遺産再次走向世界
2025-05-23 09:05:02來源:環球資訊廣播編輯:王雨晴

  5月2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宣佈6項新認定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系統。其中,中國新增三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系統,總數增加到25項,數量繼續保持世界首位。至此,全球共有28個國家的95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中國新增的三項全球農業文化遺産系統分別是甘肅皋蘭什川古梨園系統、浙江德清淡水珍珠複合養殖系統、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統。

  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系統高級項目專家普佐表示,入選的遺産項目堪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長聘教授于宏源接受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採訪説:這是中國生態文明方案的生動實踐:

  這三項遺産不是一種簡單的傳統的東西,也不是一種簡單的現代農業科技。其中既有傳統的中華文化智慧,也有現代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生産、生活、生態三個相互結合,是中國生態文明方案裏面的特色,強調系統性、生態多樣性、糧食安全、農業生産、文化理念相互融合。

  這是一種中國方案,也是為全球的環境治理和全球的生態文明建設增加了中國的智慧。

新增三項!中國農業文化遺産再次走向世界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淡水珍珠養殖基地

  北京外國語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生導師劉琛在接受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採訪時認為:這些農業文化遺産走向世界舞臺,對提升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影響力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農業文化遺産對話世界,讓世界從中華文化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農業技術進步與探索、中國人的勤勞、智慧等多元且豐富的維度,感知中國,認識中國,從一個獨特且又深植于生活的維度體會中國精神,體會中國人的信念與力量。

  在當前新的國際發展環境下,中國農業文化遺産對話世界意義更為重要。聯合國每年發佈的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年度統計,詳實記錄了農業發展是擺脫貧困的根基,更是希望在與世界各國,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關於糧食安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合作中,中國展現了攜手世界,共創美好未來的意願、擔當和實實在在的貢獻。

新增三項!中國農業文化遺産再次走向世界

甘肅皋蘭什川古梨園全景

  此外,劉琛還認為,讓世界更好的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和智慧,應當從三個方面著力:

  在全球治理當中,從廣義的範圍看,幫助世界更好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智慧,重點任務分別是在核心信息層面,應立足中華文明理念,加強對中華文化的國際化闡釋。

  在持續關注層面,要圍繞數字化、包容性和延伸度等三個核心。深化對數字背景下世界各國受眾的文化態度、文化消費行為習慣的把握。

  在認知共鳴層面,應該改變傳統的複雜性思維認識論,樹立複合性區域國別視角的思維認識論,重點是創新區域和國別,尤其是重點的區域和國別的複合性文化研究方法。

  來源|總臺環球資訊廣播

  記者|王洹星

  編輯|汪一鳴

  簽審|楊卓英 鄒浩宇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