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自貿港     |      視頻      |      老外在海南      |      生態海南     
椰城織綠網 清涼入畫來
2025-06-03 10:13:21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甄鏡媛責編:尹紅燕

  原標題:海口通過建設半戶外空間、口袋公園、“城市綠廊”,打造生態宜居公共空間 椰城織綠網 清涼入畫來

  作為中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海南依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戰略定位,創新提出“清涼城市”建設理念,這不是簡單的溫度調控,而是一場融合生態智慧、科技賦能與文化傳承的城市氣候適應性革命。海南日報今起特別開設《聚焦“清涼城市”建設》專欄,圍繞各地各部門因地制宜推進“清涼城市”建設的舉措,不同城市場景、不同行業領域的示範性項目等,全方位展現海南建設“清涼城市”的積極成效,敬請關注!

  6月2日下午4時許,室外溫度36℃,在海口市友誼·國貿城3號門前,市民陳女士和朋友坐在室外喝茶聊天。

  這麼熱的天為何還願意選擇室外?“頭頂有遮陰,還可以感受到商場內傳出來的陣陣涼意,在室外也是非常舒服的。”陳女士説。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看到,半戶外連廊為市民提供了遮陽避雨的空間,更通過垂直綠化和智慧溫控系統,打造了一個“清涼空間”。“我們希望通過商業空間與公共綠地的融合,探索‘清涼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商場相關負責人説。

  “清涼空間”在海口還有很多。近年來,海口不斷促進生態空間與城市功能有機共生,以清涼城市及公園城市建設為載體,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打造全齡宜居幸福之城。

  在龍華區坡博路,曾經的閒置地塊變身“清涼園”。藤蔓纏繞的遮陽連廊下,水霧噴淋系統送來絲絲涼意;墻面上的卡通彩繪前,年輕人舉著手機定格美好瞬間。

  “以前這裡是雜草叢生的荒地,現在成了我們的‘會客廳’。”居民吳靜每天都會帶著孩子來此玩耍。這個不足1000平方米的口袋公園,通過“公園+文化”“公園+科技”的融合模式,成為市民休閒乘涼的好去處。

  “推窗見綠、開門進園”正成為更多海口市民的日常。目前海口已有超170個口袋公園以及隨處可見的小微綠地。

  林蔭道建設作為城市綠色空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海口秀英區的港華街,道路兩側的小葉欖仁樹冠在空中交織,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障,午後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枝葉,在路上灑下斑駁光影,為過往行人車輛提供了一片難得的清涼空間。

  像這樣的林蔭道,海口還有不少,如海達路、海甸六東路等。海口市園林環衛局綠化科科長陳紅光介紹,在氣溫高的白天,林蔭道與沒有行道樹的道路相比,平均可降溫3℃—6℃,並能有效降塵、減少紫外線傷害。

  “建設林蔭道是城市最常見、最有效的自然遮陰降溫方式之一。去年海口提出要深化‘清涼城市’‘公園城市’規劃設計,探索可持續的城市降溫創新實踐。”陳紅光介紹,目前,海口已啟動全市林蔭道的建設工作,今年計劃完成40條林蔭道新建改建工作,形成上規模的“城市綠廊”體系。(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