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深觀察丨製造業為何“拒絕”回流美國?
2025-06-20 17:00:08來源:環球資訊廣播編輯:陸龍天

  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再三抨擊美聯儲降息動作太慢,但美聯儲最新一次議息會議仍決定維持利率不變。

  美聯儲去年曾三次降息,然而,考慮到美國貿易政策的波動性以及難以估計提高關稅的負擔將如何在消費者、進口商和生産國之間分攤,美聯儲一直不願承諾進一步降息的時間表。

深觀察丨製造業為何“拒絕”回流美國?

△路透社報道:美聯儲的最新行動再次無視特朗普立即降息的呼籲,美聯儲官員認為現在降息將與他們確保通脹回到2%目標的努力背道而馳。

  美國關稅政策的“成本衝擊即將到來”

  雖然美聯儲官員預計在今年年底前會降息兩次,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當天警告,不要過分相信這些對利率的預測,因為預測會根據數據的變化而變化,尤其是通脹數據。

  鮑威爾説,考慮到最近的通脹數據一直處於有利的低位,降息實際上可能是合理的,但有了關稅就不一樣了。他預計未來會出現“實質性”通脹,因為特朗普政府計劃的關稅導致消費者要為進口商品花費更多。

深觀察丨製造業為何“拒絕”回流美國?

△路透社報道截圖

  在美媒看來,美聯儲仍然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它一直肩負平衡最大就業和穩定通脹的雙重使命。長期的貿易不確定性可能會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和金融市場不安,這些情況通常會促使降息;但與此同時,關稅可能會重新引發通脹壓力,從而有可能成為提高利率的理由。

  一些經濟學家警告,物價上漲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顯現出經濟疲軟的跡象。

深觀察丨製造業為何“拒絕”回流美國?

△《華盛頓郵報》報道截圖

  在與美聯儲聲明同時發佈的新經濟預測中,貨幣政策制定者描繪了一幅“滯脹”的經濟圖景。據預測,今年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將放緩至1.4%,失業率將升至4.5%,而通脹率到年底將達到3%,遠高於目前的水準。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堅持認為,成本衝擊即將到來,在生産商、製造商和零售商仍在為誰來支付關稅而進行複雜鬥爭之際,之前被緩徵90天的更為激進的“對等關稅”有可能于下月上旬如期生效。

  “我認識的每個人都預測,未來幾個月關稅會導致通脹大幅上升,因為總得有人為關稅買單……其中一部分最終將落在終端消費者身上。”

深觀察丨製造業為何“拒絕”回流美國?

△路透社報道截圖

  美國人口普查局1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零售銷售額環比下降0.9%,顯示出加徵關稅抑制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深觀察丨製造業為何“拒絕”回流美國?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截圖

  美國信用報告機構環聯公司18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由於關稅政策引發民眾對物價上漲的擔憂,美國消費者對自身財務狀況的信心正在惡化。

  在5月份接受調查的近3000人中,通脹被81%的受訪者列為首要關切的問題,而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則升至兩年來的最高水準。

  環聯全球研究與諮詢主管查理·懷斯説:“這種悲觀情緒與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之間存在非常明顯的關聯。”

深觀察丨製造業為何“拒絕”回流美國?

△路透社報道截圖

  根據美國兩黨政策中心收集的美國財政部數據,今年前五個月聯邦政府徵收了689億美元的關稅和特殊貨物稅,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8%,其中大部分增加額來自特定關稅生效後的4月和5月。

  儘管美國政府一直稱關稅政策會讓美國更繁榮,但這筆“橫財”並非像特朗普經常辯稱的那樣是“由外國政府支付”的,而是來自美國人的口袋。

深觀察丨製造業為何“拒絕”回流美國?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報道截圖

  “如果總像這樣攪局,很多人可能會破産。”美國俄亥俄州紅酒進口商帕特裏克·艾倫抱怨説,進口商們都很害怕,“我們的貨架上快沒貨了,但問題是,貨架上所有短缺的商品都代表著那些我們本可以賺到但現在卻賺不到的錢”。

  由於美國自大蕭條以來從未實施過如此高的關稅,因此這對美國經濟整體的拖累難以估計。一些專家認為,關稅帶來的損害可能相當嚴重。

  兩黨政策中心經濟政策項目副董事謝伊·阿卡巴斯警告説:“一些預測已顯示(關稅)可能引發經濟衰退。”

深觀察丨製造業為何“拒絕”回流美國?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報道截圖

  “短視的關稅政策:沒有認識到現代供應鏈是什麼樣子”

  就關稅而言,混亂似乎已經成了美國的一種“新常態”。

  除了已經開徵的針對特定國家、特定行業的關稅之外,針對鋼制電器的新關稅又加徵在即,而懸而未決的所謂“對等關稅”還不知在7月上旬結束“緩徵期”後是何前景。

  特朗普提高進口關稅的混亂讓很多企業難以制定計劃,一些企業將投資決定擱置,直到塵埃落定。

  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拉斐爾 ·博斯蒂克直言,按照教科書上的關稅概念,關稅只徵收一次,而且每個人都知道是什麼。“但是我們過去幾個月所處的環境完全不一樣,那麼問題來了,人們該如何應對”。

深觀察丨製造業為何“拒絕”回流美國?

△《華盛頓郵報》報道截圖

  美國政府誓言通過徵收關稅來保護美國工人和産業,從而推動製造業繁榮,但目前來看,本國製造商反而成了承受最大壓力的群體。

  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教授戈登·漢森看來,對於想振興製造業的特朗普政府來説,其制定的關稅策略顯得相當短視,“沒有認識到現代供應鏈是什麼樣子”。

深觀察丨製造業為何“拒絕”回流美國?

△美國《政治報》報道截圖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關稅對製造業已經造成極為嚴重的拖累,導致該行業上個月削減了8000個工作崗位。

深觀察丨製造業為何“拒絕”回流美國?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報道截圖

  美銀證券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儘管美國近年來立法鼓勵製造業回流,但據報告,只有20%的分析師預測美國製造業將出現“大規模回流”。

  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就業指數一直在下降,目前僅佔整體就業比重的8%。而在美國關稅政策前景不明的背景下,企業回流美國製造的意願更為有限。

深觀察丨製造業為何“拒絕”回流美國?

△美銀證券官網報告截圖

  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進行的一項季度調查顯示,製造業樂觀情緒出現了自新冠疫情最嚴重時期以來的最大降幅,貿易不確定性和原材料成本成為最令人擔憂的問題。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近日發佈的5月製造業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下滑,原因就是企業紛紛制定減産計劃。

  宏觀政策展望公司創始人朱莉婭·科羅納多認為,一系列新的進口關稅可能會促使一些製造商將製造設施實際轉移到海外。

  一個更大的挑戰可能是尋找和培訓工人。美國銀行研究所的經濟學家指出,美國大多數勞動力人口從事服務業,而且即便關稅導致製造業回流,這些工廠也可能會大量依賴自動化。在美國找到合格的工人不是太難就是太貴。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教授戈登·漢森説:“無論有多少製造業生産回流美國,所需的工作崗位都將遠少於30或40年前。因為這就是世界發展的趨勢。”

深觀察丨製造業為何“拒絕”回流美國?

△美國《政治報》報道截圖

  素材來源丨總臺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深觀察》

  策劃丨王堅

  記者丨杜慧琴

  編輯丨楊楠

  簽審丨劉軼瑤

  監製丨關娟娟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