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天津    |    直播·視頻     |     熱點專題    |     數字天津 
“津牌”科技展品吸引全球目光
2025-06-26 09:43:57來源:天津日報編輯:趙春曉責編:王悅陽

  原標題:新質生産力成熱議焦點 “津牌”科技展品吸引全球目光(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在2025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天津展區內,帕西尼感知科技帶來的多維觸覺人形機器人等受到與會者關注。 本組照片 記者 孫立偉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新領軍者村嘉賓雲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津牌”科技展品亮相。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參會嘉賓在新領軍者村內交流。

  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的2025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新質生産力”不再是停留在腦海裏的抽象概念,而是化作可觸摸的科技實體和可驗證的産業路徑,在論壇現場掀起陣陣熱潮。這股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為內核的生産力新浪潮,正以破竹之勢重構全球産業邏輯,為經濟增長勾勒出充滿想像的新圖景。

  參會者熱議新質生産力

  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新質生産力”成為熱議焦點。“人工智能+”“人機協作”“科技賦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關鍵詞,展現出推動産業創新與綠色發展的強勁潛力。

  在2025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天津展區,一系列“津牌”科技展品吸引了全球目光,引得參會者紛紛駐足體驗。

  全球首款“多維觸覺+AI(人工智能)視覺”雙模態靈巧手尤為引人注目,單手就集成了1140個多維觸覺傳感單元,能實時解析接觸面的材質、溫度和紋理。

  一套集成了全國産自主知識産權的無創腦機交互系統也引發圍觀,其神經信號採集精度國際領先,可實現神經功能障礙疾病的診斷,也可以控制外部設備群,幫助患者達成運動意圖。

  在一款人形機器人前,香港路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力君詳細詢問産品細節,並與企業工作人員互留聯繫方式。他坦言,自己對視覺控制機器人技術尤為關注。這類技術通過攝像頭捕捉動作,操作人員可直接以肢體動作操控,其核心在於演算法成熟度、硬體與演算法的匹配度,以及低時延的數據傳輸能力。

  “新質生産力要對原有技術進行深層次提升,將科技融入日常應用場景。未來機器人行業的發展,需要全行業在硬體研發、演算法優化、場景落地等方面協同發力,同時要兼顧技術創新與生態鏈建設,唯此才能推動機器人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呂力君説。

  新技術重塑經濟增長邏輯

  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質生産力正加速發展。這些技術在先進製造、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等領域的深度應用,正催生大量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重塑全球經濟增長邏輯。

  “人工智能會持續帶動科技創新,而每個領域的科技創新又會反過來支持人工通用技術的創新。這對城市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在一場分論壇上,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剛説,“這實際上為城市構築了通用的人工智能戰略資産,同時促進了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的發展以及傳統産業的智慧化轉型和生産效率提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世界經濟論壇董事會成員朱民也表示,自己對中國未來的人工智能發展充滿信心。在他看來,在未來的18到24個月間,就會有更多“深度求索”這樣的産品出現,其應用會大規模移植到各種不同的産業和場景,通過提升生産力“做大經濟蛋糕”,帶動居民收入提升。

  香港智港雲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運年強調,新質生産力是中國從傳統生産力向科技驅動型轉型的標誌,未來高端製造、大數據等領域需強化技術與産業的融合應用,創業者應探索“AI+”在具體産業中的降本增效路徑。

  企業積極擁抱新質生産力

  新質生産力如何為企業創造機遇?從傳統製造到跨國巨頭,不同主體正以實踐給出答案。

  天津迅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紅鎖告訴記者,作為傳統儀器儀錶行業,公司借助AI演算法、物聯網等技術,已從傳統工業和貿易計量拓展至更多新場景。談及企業實踐時李紅鎖説,公司已完成産品數字化改造及生産線、園區工廠的信息化升級,以適應非標定制需求,實現高效準確交付。2025年,公司計劃營收同比增長25%,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等項目。

  “當前,中國經濟處在由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的深刻轉型期,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持續推進‘雙碳’目標、數字經濟和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為霍尼韋爾提供了廣闊的機遇。”霍尼韋爾智慧建築科技集團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陳延表示,霍尼韋爾以安全、效率和可持續為核心競爭力,持續加碼技術創新,“在天津的研發團隊已經成為我們全球研發網絡中重要的一部分。天津工廠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我們的軟硬體技術和産品首先應用到自身運營裏,取得了很好的節能降耗效果。”

  從科技展品到産業實踐,新質生産力正推動全世界在效率提升和場景創新中深入發展。這場始於夏季達沃斯論壇的討論,或許正是未來十年産業變革的序章。(記者 胡萌偉 本組照片 記者 孫立偉 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