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本市將組建18支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
為規範本市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管理,提高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市政府發佈了《天津市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管理辦法》,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管理、保障等工作,根據分工不同,本市將組建18支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
市、區人民政府建立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常備骨幹力量,以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和政府專職消防隊伍為協同力量,以駐津部隊和民兵應急救援隊伍為突擊力量,以專兼職基層應急救援隊伍和社會應急力量為輔助力量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
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應對突發事件需要,組織或者依託有關單位,組建相關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主要承擔本行業、本領域突發事件以及跨災種突發事件應急救援任務。
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救援隊員應當志願參與應急救援事業,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救援技能,具有與遂行應急救援任務相適應的身體條件、心理素質。一線應急救援隊員的年齡應當不低於18歲。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應當配備必要的防護裝備和器材,防範和降低救援隊員的人身傷害風險。鼓勵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配備性能良好、品質達標、先進適用的個人防護類、搶險救援類和綜合保障類應急救援裝備器材,數量應與救援隊員人數相匹配,能夠滿足較大及以上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需要。
市應急管理局會同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委等部門,建立健全搶險救援免費快速通行協同保障機制,依法落實應急救援車輛通行政策。鐵路、民航等運輸行業在高鐵站、機場等場所設立應急救援人員優先通行通道。
市應急管理局、市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探索建立應急救援人員因公受傷救治綠色通道。市、區人民政府對在應急救援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給予表彰或者獎勵,對在應急救援工作中傷亡的人員依法給予撫恤或者評定為烈士。
應急救援隊伍應當服從履行應急處置職責的應急指揮機構統一調度。對在應急救援行動中不服從管理調度、編造傳播虛假信息造成嚴重後果的隊伍和個人,依法依規給予相應處理。
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組建分工:
1.市危險化學品事故、抗洪搶險、地震和地質災害、森林火災撲救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負責危險化學品事故救援、抗洪搶險、地震和地質災害救援、森林火災撲救等事故災害應急救援工作。
2.市建築工程事故應急搶修隊伍,負責開展因災毀壞建築工程設施的搶修,協助開展災區城市道路搶通。
3.市公共設施應急搶修、清融雪應急處置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負責開展道路、橋梁等城市基礎設施搶修和燃氣、供熱等行業事故應急救援,重點地區、道路、橋梁路面除雪等工作。
4.市軌道交通運營事故應急處置、公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道路運輸保障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負責開展軌道交通運營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公路突發事件應急救援,人員、救災物資的運輸保障等工作。
5.市特種設備應急處置、食品安全應急處置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負責開展特種設備事故處置技術支持、調查分析,食品安全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調查評估等工作。
6.市供電應急搶修隊伍,負責開展被毀壞的供電線路、設施的搶修恢復,保障突發事件現場應急處置用電需要等工作。
7.市供水事故應急處置隊伍,負責開展供水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配合開展供水水源事故應急處置,指導開展村鎮供水事故應急處置等工作。
8.市治安和交通秩序維護隊伍,負責開展突發事件現場及周邊地區治安管理、安全保衛和交通管控、疏導,維護事發地區社會秩序安全穩定等工作。
9.市海上應急救援隊伍,負責開展海上搜救和海上溢油污染、海上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處置等工作。
10.市衛生醫療應急救援隊伍,負責開展傳染病、突發中毒、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各類突發事件中因災傷病人員的醫療救治等工作。
11.市地震現場應急工作隊伍,負責開展地震現場協同救援、流動監測、烈度評定、建築物破壞評估、地震災害調查評估、科學考察、震情信息發佈及應急科普宣傳等工作。
12.市動物疫情應急處置、農業有害生物防治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負責開展動物疫病區和受威脅區域的封鎖隔離、無害化處理、緊急免疫接種及監測防控,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警,藥物器械儲備和病蟲害防控防治等工作。
13.市氣象災害監測隊伍,負責開展接收、傳達氣象預警信息,報告災害性天氣實況和災情,參與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和調查評估等工作。
14.市環境應急監測、核與輻射事故應急監測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負責開展環境品質監測預警,參與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核與輻射環境監測,對放射源輻射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進行應急響應、定級定性等工作。
15.市海洋災害應急監測、測繪應急保障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負責開展海洋災害監視、監測、預警,海洋災情收集、分析評估,突發事件現場地理信息快速獲取、分析、製圖等工作。
16.市藥品醫療器械事故應急處置隊伍,負責開展藥品醫療器械應急監測、檢驗、調查評估等工作。
17.市糧食和物資保障隊伍,負責開展糧食和救災物資收儲、管理、調運等工作。
18.市通信應急保障隊伍,負責開展通信網絡保障、通信設施應急搶修等工作。(記者 李文博)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