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綜合報道:預警機早已被各國空軍視為現代空戰必不可少的戰力倍增器。然而,近日有消息稱,美國空軍在2026財年預算中明確提出取消E-7“楔尾”預警機採購計劃,此舉標誌著美國空軍的預警機更新換代再次陷入僵局。
E-7預警機。(圖片來源:波音公司官網)
美空軍將削減和重新分配防務支出
據美國《防務新聞》28日報道,為了響應美國防長赫格塞思的指令,美國空軍在新財年預算中將削減和重新分配約8%的防務支出,其中包括加速退役全部162架A-10攻擊機,以及62架F-16C/D型戰鬥機、21架F-15E戰鬥機、13架F-15C/D戰鬥機、14架C-130H“大力神”運輸機以及3架EC-130H電子戰飛機等過時和老式軍機。同時由於新一代E-7“楔尾”預警機的採購成本從5.88億美元增加到7.24億美元,再加上研製進度已經比原計劃推遲了至少9個月,五角大樓官員表示,美國空軍將取消相關採購計劃。
據悉,美空軍現役E-3A預警機均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産。冷戰結束後,美國空軍提出多個新型預警機研製計劃,但由於種種原因都無果而終。2023年,美國空軍部宣佈授予波音公司一份合同,用於採購兩架E-7A預警機,這份初始合同的價值將不超過12億美元。
據報道,E-7“楔尾”預警機是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由波音公司為澳大利亞軍方研製的一款大型預警機,2004年5月20日完成首飛,2009年交付澳大利亞空軍。E-7“楔尾”預警機平臺採用波音737客機作為平臺,升限超過1.3萬米。雷達採用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多波段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比E-3預警機採用的脈衝多普勒預警雷達效能更高,探測範圍達350千米,可同時跟蹤300個目標。
臨時方案存在多種缺陷
《防務新聞》報道稱,作為E-7項目被取消後的臨時應對措施,美國空軍考慮採購海軍E-2D艦載預警機,並研製太空偵察衛星。但這兩個臨時方案都面臨各自的問題。
據央廣網報道,軍事專家張學峰表示,美國海軍的E-2D將取代美國空軍的E-7,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首先,美國空軍與美國海軍存在軍種間的競爭。以前在發展戰鬥機時,有過這樣一種説法:如果蘇聯空軍發展一種新型戰鬥機,美國空軍未必重視;但若美國海軍發展一種新型戰鬥機,美國空軍的將軍們可能就坐不住了。其次,E-2D的性能未必滿足美國空軍的需求。例如,E-2D平臺小、飛行速度慢,美國空軍在亞太地區作戰時,很可能會將E-2D部署在所謂“第二島鏈”,而E-2D飛往所謂“第一島鏈”需要耗費較長時間。此外,E-2D噪聲大、機艙內工作環境較差,長時間留空時也會影響機組人員的工作狀態。
而對於研製太空偵察衛星,美國前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表示,由衛星進行移動目標偵察仍面臨多重技術挑戰,包括功率問題、穿透雲層的能力和抵禦敵方攻擊的能力。據介紹,支持衛星偵察的美軍官員認為,太空中的衛星不但相對更安全,而且現代隱形戰機難以躲避來自上方的探測手段。但從太空探測空中飛行目標也存在許多技術困難,例如衛星本身正在快速繞地球運行。為了保證長時間的持續監視能力,需要維持相當龐大的衛星星座。此外,太空衛星只是探測手段,相關目標信息仍需要傳輸給地面或空中指揮中心才能協調作戰行動,由於空中目標的移動速度非常快,這也要求天地數據鏈的傳輸非常穩定快捷。肯德爾認為,一個完全基於太空的移動目標指示系統將需要漫長的建設,到E-3機群必須退役時也未必能投入使用。
“我們的預警機看不見殲-20”
據英國“飛行國際”網站此前報道,美國太平洋空軍前司令威爾斯巴赫曾披露,美國空軍主力的E-3預警機現面臨“嚴重的過時問題”,難以遠程發現像殲-20戰鬥機這樣的隱身平臺,無法適應未來戰場需要。
威爾斯巴赫稱,美軍F-35戰鬥機曾在東海上空和中國殲-20戰鬥機近距離“接觸”。他表示,殲-20飛得“很專業”,與殲-20相關的指揮和控制令其“印象深刻”。
威爾斯巴赫還對E-3的維護狀況表現出了明顯的不滿。他説:“我們的E-3機隊維護狀況真的並不算好。太平洋空軍有4架E-3,但由於維護問題,它們經常處於一起‘趴窩’無法出動的狀態。”(陸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