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7月4日電(記者 潘一僑) 2025年,是上合組織的“中國年”,上合組織峰會今年秋天將在天津主辦。隨著時間的臨近,天津這座城市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在這座充滿活力與機遇的城市裏,來自埃及的青年丘山,正書寫著屬於自己的求學故事,也成為了漢語教育在上合國家綻放光彩的生動注腳。
初到天津:溫暖與機遇的邂逅
丘山最初選擇來中國留學,是被中國快速發展的步伐和眾多機遇所吸引。在經過慎重思考後,他選擇了天津。剛到天津時,丘山説對這座城市並沒有太多概念,只是覺得這裡的人很熱情,城市氛圍讓他感到舒適。
“天津給我的感覺就是溫暖,”丘山回憶道。當時他的中文還不流利,對中國的很多習慣非常陌生,可身邊的人卻總是不厭其煩地施以援手。無論是在街頭問路,還是在生活中遇到其他難題,人們都熱情相待,耐心地為他答疑解惑,這讓他在異國他鄉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
求學成長:語言與文化的蛻變
在天津外國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求學的這兩年,丘山經歷了諸多蛻變。語言上,他從最初面對交流時的茫然無措,到如今能夠與中國人無障礙地暢談;習慣上,目睹中國大學生對學習的高度重視與高強度投入,他深受觸動,開始學會自律,合理規劃時間,摒棄了以往臨時抱佛腳的不良習慣;思維方式上,頻繁與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交流互動,讓他逐漸打破文化隔閡,變得更加理性和開放,能夠理解和接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
丘山感慨道,天津仿佛為他的人生開啟了一扇全新的大門,每一天都充滿了驚喜與可能。
津味生活:美食與方言的趣味
説起天津的美食,仿佛已讓丘山融入了這片土地。他特別推薦煎餅果子、炸糕和嘎巴菜,這些地道的天津小吃,不僅滿足了他的味蕾,更讓他感受到了天津人對生活的熱愛。
而天津方言的幽默風趣,更是讓丘山在採訪中忍不住笑出聲來。他告訴我們,天津人將 “喝水” 稱為 “豁水”,這個獨特的發音,讓他覺得既新奇又有趣。泡澡後覺得舒服,天津人會説 “好水兒”,這種簡潔又生動的表達,讓丘山感受到了天津人對生活的熱愛和享受。還有對女性的稱呼,天津人管女生叫姐姐,不管她年齡有多大,這種親切的稱呼,讓丘山覺得天津人特別熱情和友好。
儘管丘山有時還抓不住相聲中的笑點,但他對天津文化的興趣卻日益濃厚。他常常在課餘時間去聽相聲,儘管一開始聽得雲裏霧裏,但他並沒有放棄。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對天津文化的深入了解,他一定能夠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內涵。他期待著有一天,能夠和天津人一樣,輕鬆地聽懂並欣賞相聲中的幽默和智慧。他希望未來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天津文化,將這份獨特的文化魅力帶回埃及,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
上合機遇:期待更多可能
上合組織峰會即將在天津舉行,這一消息讓丘山激動不已,內心充滿了期待。他深知這不僅僅是一場國際盛會,更是一個展示多元文化交流與合作的絕佳契機。為了更好地理解上合組織的意義和作用,丘山特意深入研究了相關資料,了解到上合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這讓他對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丘山了解到,上合組織成立之初,主要致力於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這“三股勢力”,為地區安全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合組織的職能不斷拓展,如今已成為一個在安全、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展開廣泛合作的綜合性平臺。成員國之間通過緊密協作,共同應對各種挑戰,推動區域經濟的共同發展,促進文化的交流與互鑒。
2021年,埃及作為非洲國家成為上合組織對話夥伴國,讓上合組織的影響力第一次超出歐亞大陸,影響到非洲,這也讓丘山深感自豪。他認為,這為埃及與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合作開闢了新的道路。丘山堅信,上合組織將為埃及年輕人帶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現在,丘山正期待著上合組織峰會的召開。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埃及青年像他一樣,通過上合組織的平臺,來到中國學習和交流,同時也將埃及的文化和傳統帶到中國,促進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他相信,隨著上合組織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埃及與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合作將不斷深化,為雙方帶來更多的互利共贏的成果。
(編輯:于涵 劉世東 視覺設計:于涵 外聯:田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