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視頻]“廈門發展戰略”啟示:把規劃藍圖轉化為破解發展難題 增進民生福祉的實際行動
2025-07-05 19:58:3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編輯:韓基韜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上世紀80年代,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牽頭組織制定了《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以下簡稱《廈門發展戰略》),其中對城市建設、環境保護、文化、教育等都作了系統謀劃,始終貫穿著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的為民理念。30多年來,廈門久久為功,一任接著一任幹,系列報道《“廈門發展戰略”啟示》今天(7月5日)播出第三集《把規劃藍圖轉化為破解發展難題、增進民生福祉的實際行動》。

  夏日的鼓浪嶼風光旖旎、琴聲悠揚,吸引著國內外遊客競相打卡。

  鼓浪嶼是廈門的名片。和現在的海上花園、音樂之島相比,30多年前,這裡自然景觀被擠佔、歷史建築年久失修。

  八卦樓是鼓浪嶼的標誌性建築,有著百餘年曆史。1986年的一天,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裡,“每走一步,老舊樓板就嘎吱作響,屋頂長期漏水遺留下一道道褐色霉跡”。

  城市發展不能破壞文化傳承。習近平同志將鼓浪嶼視為國家的一個瑰寶,在他牽頭組織制定的《廈門發展戰略》中,專章闡述鼓浪嶼的社會文化價值,提出“亟需有一個統管整體和全局的統一規劃”。這也開啟了科學保護鼓浪嶼的新篇章。

  在習近平同志領導和推動下,規劃小組用了近一年時間,摸清了包括鼓浪嶼在內的廈門風景名勝區的家底。八卦樓等50多幢歷史建築成為2017年鼓浪嶼成功入選世界遺産名錄的重要基礎。

  良好的生態關係人民福祉。特區的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之間是什麼關係?習近平同志一直在思考,他指出,“能不能以局部的破壞來進行另一方面的建設?我自己認為是很清楚的,廈門是不能以這種代價來換取其他方面的發展”。在編制《廈門發展戰略》時,他將“生態環境問題”專章列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在全國開了先河。

  30多年前的筼筜湖在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環境問題逐漸顯露。如何治理成為擺在廈門面前的一道發展課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廈門發展戰略》提出,集中力量積極治理筼筜湖,使湖面變清,變城市內優美風景區。

  1988年3月,習近平同志還專題召開“綜合治理筼筜湖”會議,組建了治理領導小組,提出要連續兩年,每年撥1000萬元治理筼筜湖。

  習近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了“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築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的“二十字方針”。按照這個思路,廈門市先後完成了五期筼筜湖綜合治理,實現了從點到面、從水下到岸上、從單一治理到聯合共治的生態巨變。眼下,筼筜湖正在進行第六期綜合治理。

  把規劃藍圖轉化為破解發展難題、增進民生福祉的實際行動。《廈門發展戰略》確定的六大戰略目標中,直接關係民生的內容就佔了一半。

  一張藍圖繪到底。廈門民生支出長期佔公共財政支出的七成以上,率先建立全面覆蓋、城鄉一體的醫保和養老保障體系,率先構建起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等社會治理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成功實踐表明,科學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為根本價值取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