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專稿:尼日利亞《國家報》近日刊發評論文章稱,中國崛起深刻重塑全球格局,為“全球南方”注入發展信心,打破了“發展與現代化是西方特權”的舊觀念;同時,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國際公共産品,中國極大地推動了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貿易便利化。在世界多極化秩序遭遇挑戰之際,非洲與中國更應深化夥伴關係,共同推動多邊主義行穩致遠。
尼日利亞《國家報》文章截圖
文章指出,中國的快速發展對全球格局産生了決定性影響,讓全球南方國家見證並相信發展與現代化完全可以通過本國獨立自主的路徑和努力實現。此前,現代化曾被視為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體的特權,一切發展路徑都需遵循西方既定模式或受其指導,因此,非洲國家的實踐多局限于西方模式的經驗,政策制定也往往依賴於西方機構與人才。然而,“華盛頓共識”等西方經濟方案的失敗動搖了“全球南方”的信心;與此同時,中國和平崛起的發展軌跡證明了自主探索發展道路不僅可行,更是實現包容與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文章進一步表示,中國率先開創了一種非西方的發展與現代化範式,並借助多元國際平臺將經驗公之於眾,彰顯大國擔當。文章回顧道,中國為提供國際公共産品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過去十餘年間,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了跨國、跨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降低了貿易成本與時間,促進了商業便利化,被普遍視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公共産品之一。此外,中國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議”在全球南方國家中引發強烈共鳴,與廣大發展中經濟體對包容性、多極化的全球秩序願景高度契合。在這一願景下,各國積極開展經驗分享、廣泛協商、共建共享,國際合作取得切實成效。與西方宣揚的封閉型聯盟和集團相比,中國主導構建的包容性安全框架凸顯這樣一個現實——人類同乘一艘船,需共同划槳方能抵達安全彼岸。
文章強調,隨著美歐等西方國家極端右翼民族主義抬頭,非中更需攜手發揮建設性作用來維護國際貿易,尤其是共同抵制美國出於政治目的濫施關稅的荒謬行為。文章呼籲非中通過本幣結算、易貨貿易等創新方式削弱關稅戰的影響,同時加強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的建設,以彌補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傳統機制的不足,維護多邊體系,推動開放與建設性對話。
文章最後展望稱,非中有望樹立以互利共贏、務實成果與相互尊重為特徵的國際合作典範,共築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當今世界,從氣候危機到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顛覆性技術變革,亟需全球協作以管控風險和共享紅利,而一套封閉排他的國際秩序極有可能引發文明間衝突並破壞科技進步帶來的裨益。非洲與中國都擁有歷史悠久且曾飽受創傷的古老文明,目前正處於民族復興與國家崛起的關鍵節點,雙方更應攜起手來發揮關鍵作用,築牢世界多極化發展的堅實支柱。(宮夢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