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方面7日確認,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簽署行政令,延長“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這一突然變動再次突顯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面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反復無常以及成員國內部的分歧,歐盟陷入深深的戰略迷茫。
總臺記者 朱曦莉:正當歐盟方面全力衝刺力爭在7月9日之前與美方就關稅問題達成“原則性協議”之際,美方卻出人意料地將所謂的“對等關稅”生效日期從原定的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這令歐盟方面措手不及。
總臺記者 朱曦莉:令歐盟困惑和迷茫的不僅在於時間表的混亂,更在於美方政策的不可預測性。日前美國向歐盟提出了一項協議草案:在10%的基準關稅的基礎上,僅對飛機、烈酒等少數領域提供一定關稅豁免,且這一草案還需特朗普最終拍板。至於歐盟最關切的汽車、鋼鋁、醫藥等關鍵産業,美方並未作出任何豁免承諾。
總臺記者 朱曦莉:此外,歐盟內部意見不一,也加劇了歐盟的困境。目前,法國和西班牙持強硬立場,反對對美方輕易讓步;而德國、意大利、愛爾蘭和匈牙利等依賴出口的國家則傾向於儘快達成協定,認為即便意味著更多妥協,只要美國能夠降低戰略性領域的關稅即可。然而,除了飛機和烈酒,美國對歐盟關切的眾多核心領域並未鬆口,這讓歐盟進退兩難。
總臺記者 朱曦莉:歐盟外交官們還擔心,美方尚未作出任何不會在關稅問題上再次出現180度大轉彎的保證,不排除未來美國可能會再度“變卦”。在美方關稅政策如此反復無常的情況之下,歐盟是否該為避免高額懲罰性關稅而倉促妥協?以妥協為代價快速達成的協議,是否就比堅持捍衛自身利益、繼續談判直到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協議更加可取?如何撥開重重迷霧找到突破口,是當前擺在歐盟面前的一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