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當地時間7月9日宣佈,美國對聯合國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弗蘭切絲卡·阿爾巴內塞實施制裁,理由是她推動國際刑事法院對美國和以色列官員、企業及高管採取所謂的“非法”行動。
魯比奧宣稱,阿爾巴內塞針對美國和以色列的所為“將不再被容忍”,美國將始終支持夥伴維護其自衛權。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社交媒體截圖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發言人迪雅裏克7月10日對此回應説,美國對阿爾巴內塞實施制裁“不可接受”。
美國《國會山報》報道截圖
阿爾巴內塞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強烈譴責美國此舉,並表示不會因美方制裁而放棄維護正義與國際法。
本輪巴以衝突2023年10月爆發以來,阿爾巴內塞多次向國際社會警告加沙面臨種族清洗危險,批評相關國家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呼籲加沙立即停火。
這位來自意大利的法學家本月3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9屆會議上再次強調,以色列應對“現代史上最殘酷的種族滅絕之一”負責,呼籲各國對以色列實施全面武器禁運,並暫時切斷與以色列的所有貿易和金融聯繫。
英國《衛報》網站報道截圖
阿爾巴內塞當天向人權理事會提交了題為《從佔領經濟到種族滅絕經濟》的最新報告。報告不僅深挖以色列多年來對巴勒斯坦的壓迫和殖民擴張,還把包括美國谷歌、洛克希德·馬丁等科技和軍工巨頭在內的數十家企業一一點了出來,直指這些企業提供武器、數據系統和重型機械,直接或間接捲入了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非法佔領和種族屠殺。
她在呼籲國際社會制裁以色列的同時,也建議對那些支持以色列非法行動的公司實施制裁,包括讓相關企業高管吃官司。
《中東觀察》網站報道截圖
難怪美國會惱羞成怒。
以色列有恃無恐加沙永久停火遙遙無期
根據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當地時間10日下午發佈的消息,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大規模衝突爆發以來,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共造成57762人死亡,另有137656人受傷。自今年3月18日以軍恢復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以來,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造成7200人死亡、25625人受傷。
資料圖:加沙地帶
更諷刺的是,就在魯比奧宣佈制裁阿爾巴內塞的同一天,又有阿爾巴內塞報告中提到的由美國企業提供的用於推倒巴勒斯坦房屋和各種基礎設施的“重型機械”被運到以色列。
據以色列國防部消息,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已陸續接收了870架運輸機和144艘艦船運送的總計超10萬噸武器裝備,其中絕大部分來自美國。
《耶路撒冷郵報》網站報道截圖
正是美國在軍事和外交上的偏袒縱容和以色列在美國庇護下的日益有恃無恐,讓加沙在停火遙遙無期下遭遇嚴重人道主義危機。
雖然外界此前對美以領導人最新華盛頓會晤將促成加沙停火寄予希望,但目前事態仍不樂觀。
以色列和哈馬斯舉行的多輪間接停火談判未能解決分歧。巴勒斯坦官員認為,談判因以色列撤軍問題陷入僵局;以色列總理則稱,哈馬斯解除武裝是以方未來參與永久停火談判的最基本條件。
美國“不再全力支持”巴勒斯坦建國
就在巴以間接談判膠著之際,美國再次給巴勒斯坦的建國夢澆了一盤冷水。
在被記者問及“兩國方案”是否還有可能落實時,美國總統特朗普竟將問題拋給了在場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內塔尼亞胡則對記者表示,即使巴勒斯坦建國,以方也不允許巴方擁有完整主權。
《耶路撒冷郵報》網站報道截圖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唯一齣路在於落實“兩國方案”, 即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和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從根本上實現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和平共存,實現中東地區持久和平。
作為以色列最主要的支持者,美國政府此前雖一直口頭支持“兩國方案”,但卻一直阻撓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網站報道截圖
正因作為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美國百般掣肘,巴勒斯坦自2011年首次申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至今一直難償夙願。就在上個月,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赫卡比在接受美媒採訪時公然宣稱,在當前形勢下,美國不再“全力”支持巴勒斯坦建國。
彭博社報道截圖
就在加沙停火談判舉行之際,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拋出一份加沙地帶人員安置新方案,計劃在靠近埃及的加沙南部城市拉法修建一座“人道主義城”,用於集中安置所有加沙人口,願意離開的人則將被遷移到其他國家。
多方批評這種集中安置無異於強迫遷移,所謂“人道城”更像“集中營”,以方目的實為永久控制加沙地帶、驅逐巴勒斯坦居民。
而與這一計劃相呼應的,則是美以兩國之前多次提出的“清空加沙”計劃。
內塔尼亞胡本週訪美期間再次與特朗普討論了相關計劃,並宣稱他們“即將找到多個”願意接收加沙流離失所民眾的國家,稱此舉將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有以色列媒體認為,以當局在談判的關鍵時刻高調提出“人道主義城”計劃,是為了掌握更多籌碼,憑藉軍事暴力和美國支持,強壓哈馬斯儘快接受以方的停火條件。但有消息人士警告稱,“人道主義城”計劃恰恰成為了當前停火談判最主要的障礙。
“選擇哪條路由美國總統自己來決定”
表面上看,內塔尼亞胡訪問白宮是一次“勝利之行”,但揮之不去的是加沙與哈馬斯的衝突持續不斷,以及外界對特朗普將如何推動停火的質疑。
可就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卻慶祝起了對伊朗核設施襲擊的“絕對成功”。特朗普稱,美方“已安排與伊朗的會談”。
美聯社報道截圖
但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加埃8日否認了特朗普關於伊朗向美方請求談判的説法,並稱該言論是在美國信譽下降之際“為展示實力而採取的絕望之舉”。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7日接受美媒採訪時表示,他相信可以通過對話解決與美國的分歧,但在美國和以色列襲擊伊朗之後,信任將成為一個問題。
路透社報道截圖
伊朗方面的擔憂不無道理。據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網援引兩名消息人士的話報道,“鋻於伊朗可能重啟核計劃”,以色列正為採取進一步軍事行動做準備,而以方官員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可能會為以色列再次襲擊伊朗“開綠燈”。
對此,佩澤希齊揚在近日受訪時説,“特朗普總統有足夠能力引領這個地區走向和平與更光明的未來。讓以色列安分守己,抑或讓自己陷入無盡的深淵或沼澤,選擇(這兩條路中的)哪一條路,由美國總統自己來決定。”
路透社報道截圖
素材來源丨總臺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深觀察》
策劃丨王堅
記者丨李嚴
編輯丨王洹星
簽審丨劉軼瑤
監製丨關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