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5日,《紐約時報》披露,美國總統特朗普已起草解雇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的信件,並啟動了新任美聯儲主席的遴選程式。儘管特朗普當天對這一説法予以否認,但消息仍令華爾街震動,也使總統與美聯儲之間的矛盾再次成為全球財經輿論的焦點。
△《紐約時報》發文稱,特朗普已經起草解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信件。
特朗普為何對鮑威爾不滿?
綜合特朗普的歷次表態及白宮內部消息,特朗普對鮑威爾的不滿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首先,特朗普認為鮑威爾降息太慢。自2018年以來,美聯儲堅持加息週期,與特朗普希望通過低利率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取向相左。
其次,鮑威爾堅守美聯儲“獨立運作”原則,多次拒絕在公開場合順應白宮政策導向,使特朗普屢次感到難堪。
第三,從風格上看,鮑威爾低調保守,很少參與媒體輿論,而特朗普則希望重要崗位上的人能與其保持一致、願意配合公開表態。
第四,特朗普經濟團隊——包括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等普遍對鮑威爾持批評態度,進一步加劇了矛盾。
誰將成為下任美聯儲主席?
特朗普7月15日公開表示:“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可能是下任美聯儲主席人選,但我更喜歡他繼續當財政部長。”但7月16日他又表示,哈塞特是其考慮的美聯儲主席人選。這些被媒體視為提前劇透白宮內部討論方向的同時,也顯示了特朗普還在搖擺不定,當然,也可能是為了迷惑輿論。綜合看,目前進入特朗普視野的美聯儲主席候選人包括:
斯科特·貝森特:現任財政部長,市場派風格,主張靈活利率與財政協調,曾被特朗普“欽點”。
凱文·哈塞特:目前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支持降息和貨幣寬鬆,是特朗普的核心經濟顧問,也曾被特朗普“欽點”。
凱文·沃什:前美聯儲理事,輿論稱其為“鷹派代表”,他重視控制通脹和金融穩定,傾向提前加息、防風險優先,市場呼聲很高。
克裏斯托弗·沃勒:現任美聯儲理事,政策立場偏“市場派”,在加息與寬鬆之間立場較靈活,沃勒被視為一種“折中選項”,比鮑威爾更貼近特朗普團隊偏好,但又不會像凱文·哈塞特那樣完全貼標簽,如果特朗普考慮政治與市場信號平衡,沃勒將會是一個“安全牌”式人選。
大衛·馬爾帕斯:前世界銀行行長、前財政部副部長,他政策立場務實,主張重視美國製造業復興,鼓勵“弱美元政策”和寬鬆利率。
△美國時政新聞網站AXIOS詳細分析了特朗普可能挑選的美聯儲主席人選,該話題已成為全美輿論熱點。
美聯儲獨立性關乎國際信任
民主黨普遍認為此舉損害了美國經濟治理機制和國際信用,是“政治干預金融”的危險信號。多位民主黨參議員,譬如伊麗莎白·沃倫就明確表示,特朗普此舉打壓了美聯儲獨立性。
而共和黨內部也出現了明顯分歧。一部分共和黨議員持強烈保留態度,尤其是掌握金融與預算事務的議員,譬如銀行委員會成員湯姆·蒂利斯明確表示:“終止美聯儲獨立性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並警告如果真的罷免主席,參議院將“迅速回應”。 這表明共和黨內部在維護金融制度與支持總統行政權之間存在張力,涉及金融政策的議員更傾向於維護制度穩定。
華爾街與財經界更是表示了普遍擔憂。多家金融機構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將會導致市場波動,並可能引發投資者對美元與美國國債信用的擔憂。輿論普遍強調,美聯儲獨立性是全球對美國經濟信任的基石。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如果特朗普罷免鮑威爾,則全球市場可能發生動蕩。
特朗普此舉堪為歷史首次
其實,總統與美聯儲主席之間的政策分歧,歷史上曾發生數次。
林登·約翰遜總統曾因美聯儲加息政策與時任美聯儲主席馬丁發生衝突。約翰遜還將馬丁叫到自己的得克薩斯牧場,親自施壓要求其不要加息。約翰遜表示:“我的國家在打仗(指越南戰爭),你的政策卻在讓我的國家付出代價。”但馬丁最終並未完全遵從約翰遜的要求。
此外廣為人知的,是理查德·尼克松總統與時任美聯儲主席阿瑟·伯恩斯的博弈。尼克松在連任競選期間,曾通過政治手段暗中向伯恩斯施壓,希望其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從而符合尼克松的政治目標。後來的“水門事件”調查也揭露了一些這方面的細節。
另外,卡特總統與時任美聯儲主席沃爾克在解決滯漲政策上也曾意見不一。當時,沃爾克採取極為激進的加息政策,這在短期內給經濟帶來了巨大痛苦,包括高失業和經濟衰退。儘管卡特不滿,但並未解雇沃爾克,反而被認為是尊重美聯儲獨立性的表現。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報道稱,前總統卡特時期,正是由於美聯儲主席沃爾克加息,才打破了物價上漲的惡性循環,這被認為是美國結束滯漲、恢復經濟穩定的關鍵。
儘管歷史上不乏總統與美聯儲主席矛盾衝突的故事,但並無一位總統真正將美聯儲主席解職。其根本上是因為,法律上,美聯儲主席享有任期保障,總統無權直接罷免美聯儲主席。這一制度設計也正是為了避免短期政治干擾。
而這次特朗普與鮑威爾的矛盾與以往不同之處就在於,特朗普不僅公開批評,據報道還起草了解職信。這種直接挑戰美聯儲獨立性的舉動,在美國歷史上尚屬首次。同時,特朗普已開始實際篩選替代人選,而非僅限于口頭施壓。
不過,當地時間7月16日,特朗普談到鮑威爾時表示,他目前沒有計劃採取任何行動,也沒有起草解職信件,他同時稱,將在8個月內進行人事調整。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稱,特朗普否認將解雇鮑威爾。
制度與政治博弈將繼續
從現行法律來看,特朗普若要直接罷免鮑威爾,很可能觸發法律與憲法危機,並引發金融市場強烈反應,其最快路徑,只能是等待鮑威爾任期屆滿或通過政治壓力促使其主動辭職。
事實上,媒體已經注意到了特朗普在是否罷免鮑威爾問題上的搖擺不定。美聯社報道稱,雖然特朗普7月16日表示不會解雇鮑威爾,但就在不到24小時前,他剛剛在一次私人會議上表示有意解雇鮑威爾。特朗普的這種態度,其實正是由於他非常清楚解雇鮑威爾所可能引發的震蕩。
△美聯社報道稱,特朗普在罷免鮑威爾問題上搖擺不定。
鋻於此,特朗普接下來很可能會加大輿論攻勢,繼續施壓鮑威爾。同時,白宮內部也會加速美聯儲主席遴選程式,提前佈局。
如果鮑威爾拒絕辭職,雙方關係可能陷入凍結狀態,美聯儲運作將遭遇空前壓力;同時,國會也很可能介入討論美聯儲獨立性問題,形成新的政治爭議焦點。如同尼克松與伯恩斯時期那樣,金融市場將在這場權力博弈中保持高度關注。
無論最終如何,這場“特朗普vs.鮑威爾”之爭,註定將成為美國貨幣政策史上的又一重要章節。
(央視記者 武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