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輝煌60載 魅力新西藏丨日喀則國際陸地港打造三位一體通關模式 新能源汽車、藏毯借跨境電商直通南亞
2025-07-17 18:36:21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編輯:黃實

       7月16日,記者來到位於西藏日喀則市國際陸地港,在海關監控大屏前,一輛載貨車完成僅需2到3分鐘就能完成通關查驗,運輸全程採用北斗導航監控,確保運輸軌跡清晰可溯、實時可查。“我們用上了國內目前最為先進的海關智慧查驗系統,大大節省了貨物通關時間,物流成本也大幅降低。”日喀則市海關綜合業務科副科長次仁措姆介紹。

  2024年8月,日喀則國際陸地港出口貨物查驗場正式封關啟用。這一現代化設施集報關、查驗、轉運、裝卸、存儲、集拼等功能于一體,單日可保障300輛出口貨物車輛的查驗業務,成為西藏對接南亞市場的關鍵樞紐。

輝煌60載 魅力新西藏丨日喀則國際陸地港打造三位一體通關模式 新能源汽車、藏毯借跨境電商直通南亞

  圖為西藏日喀則國際陸地港海關監控大屏。李迅典 攝

  三位一體模式,提升通關效率

  在西藏自治區為更好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藍圖中,日喀則國際陸地港佔據著重要地位。這一位於日喀則城區南部的自治區級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達29.83平方公里。陸地港距城區5公里,離機場50公里,拉日鐵路客運站、貨運站坐落其中,可快速通往吉隆、樟木、裏孜等重要口岸。

  作為西藏面向南亞開放的橋頭堡,陸地港的整體規劃包括核心區、産業區、配套區三大片區,形成“港—産—城”三區聯動發展格局。截至2025年6月,陸地港累計開工建設基礎設施項目54個,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0.7億元,涵蓋水、電、路、訊等關鍵領域。

  “西藏是面向南亞開放的重要通道,打造日喀則國際陸地港有助於進一步面向南亞擴大開放合作。”日喀則國際陸地港(經開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副主任李世華説,2015年尼泊爾發生大地震後,樟木口岸中斷通關長達4年。陸地港的建成,能確保南亞開放通道的韌性與穩定性。

  為提升國際陸地港輻射能力,日喀則海關加速保稅倉庫建設,通過“查驗場+保稅倉”,拓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2025年5月13日,日喀則成優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通過跨境電商 B2B 直接出口模式,成功出口一批百貨商品,這標誌著日喀則海關轄區企業跨境電商業務實現歷史性突破。

  “目前,我們主要面向南亞,輻射印度、緬甸、不丹等國家。”李世華説,“以傳統海運為例,從寧波港出發到南亞一些國家需要40多天,現在公路、鐵路聯運,正常情況下10至15天就可到達目的地,效率大大提升,平均一個集裝箱成本下降近2000元。”

  南亞貿易走廊加速成型

  2025年3月1日,首趟南亞新能源汽車班列從日喀則國際陸地港發出,150輛國産新能源汽車駛向尼泊爾市場,貨值達2593萬元,有效解決了邊境口岸因地勢制約,倒裝、查驗、倉儲能力不足問題。

  數據顯示,2025年1—5月,西藏已開行南亞公鐵聯運班列5列,申報貨物58票,貨重1022噸,貨值6600萬元。

  2024年,經過日喀則吉隆、樟木口岸通關出口新能源汽車11718輛。今年一季度出口量達2842輛,西藏已成為我國對尼泊爾新能源汽車出口的主要通道。

  “東南亞、南亞等一些國家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需求旺盛,僅尼泊爾年銷量就達2000—3000輛。今年4月,我們開行了首趟新能源班列,貨值超3200萬元。其中,186輛通過日喀則國際陸地港通關,這成功打破日喀則國際陸地港新能源汽車的出口空白。當前,陸地港從傢具、服裝、家電‘老三樣’,轉向新能源汽車、鋰礦、太陽能‘新三樣’。”日喀則成優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旦增南加説。

  隨著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國際貨站正式投運,西藏“空陸雙樞紐”現代物流體系全面成型。4月27日,首批搭載74件跨境電商貨物的航班通過國際貨物查驗進入拉薩綜合保稅區,實現了“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全新通關模式。

  高原産業的新生態

  日喀則國際陸地港的快速發展,正為西藏培育全新的産業生態。截至2025年6月,陸地港累計註冊企業152家,涵蓋食品加工、建材、倉儲物流、供暖供氧、清潔能源等行業,累計落地招商引資項目52個、已開工建設43個、完成投資32.78億元,帶動就業2369人。

  産業佈局上,陸地港以出口貨物查驗場為核心,發展現代物流、口岸服務、産業配套等主導功能,同時培育生物醫藥、特色健康食品、清潔能源等特色産業。

  出口貨物查驗場啟用以來的數據印證了成效:累計查驗出口貨物通關67票,其中跨境電商出口6票,貨值6855.2萬元。這些貨物除了新能源汽車,還包括藏香、氆氌等西藏特色産品,通過跨境電商新渠道走向南亞市場。

  “當前通過日喀則國際陸地港出口的藏毯主要銷往新加坡和美國,由入駐企業錦波地毯廠承接,依託正在建設的保稅物流倉庫,未來企業可實現本地保稅直通出口,無需再往返拉薩綜保區或內地保稅區。”旦增南加説。

  在日喀則國際陸地港,記者見到了開中歐班列貨車的藏族小夥子桑珠,在交談中記者得知,這是桑珠第一次開中歐班列貨車,“今年我換了新車,從原來的9米6換成這輛13米長的大車,剛好趕上國際陸地港啟用後的第一單中歐班列運輸,以前跑貨運手續雜、耗時長,現在完全不一樣了,今天在陸地港做完查驗,直接把車停到指定車位後我就能安心睡覺了,明天清早出發前往樟木口岸,再也不像以前要連夜排隊辦手續了。”桑珠笑著對記者説。

輝煌60載 魅力新西藏丨日喀則國際陸地港打造三位一體通關模式 新能源汽車、藏毯借跨境電商直通南亞

  圖為海關工作人員正在為查驗完畢的貨車貼封條。(左一為貨車司機桑珠) 宋飛攝

  李世華表示,依託公鐵聯運等聯運體系,港口正加速打造“陸邊陸港聯動”新引擎,力爭今年社會物流總收入突破5000萬元。

  作為日喀則市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平臺,陸地港以貨物查驗區為核心載體,山東、浙江、廣東等地的貨物,經日喀則出口至尼泊爾、印度等國家,形成“區外集貨—日喀則查驗—口岸出境”的高效供應鏈。“日喀則國際陸地港正日益成為驅動日喀則乃至西藏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引擎,顯著提升了區域對外開放和經貿合作水準,有助於西藏更好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李世華説。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