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各領域各方面改革,堅決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勁動力和制度保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持續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有效激發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中國式現代化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
今天,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經濟循環更暢通,資源配置更高效,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300多項重大舉措瞄準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靶向施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繼續完善各方面制度機制,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果斷指揮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寓改革于宏觀調控之中;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鬆綁”;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繪製清晰的“路線圖”。走閩山閩水、到江漢平原、赴三晉大地,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加快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深化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等重要改革課題作出科學有力的部署。
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一年來,重點領域改革破立並舉,向縱深推進。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不斷提速。發佈《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50多條舉措推動打破地區間的市場壁壘,讓要素更高效流動;集中清理4218件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從提升核心競爭力、優化産業佈局、加強地方約束、規範競爭秩序入手,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暢通産業鏈。
以改革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出臺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更多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等進一步向民營企業開放。今年,在交通運輸、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力向民間資本推介優質項目,涉及總投資超過3萬億元。
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紮實推進,束縛創新的“條條框框”不斷被打破。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政策試點“揭榜挂帥”,為突破創新體制機制瓶頸先行先試;修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設立專項基金支持青年人才;出臺15項舉措支持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改革合力釋放出更多創新創造活力。
全國首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開放共享的“一站式”“全鏈條”公共轉化平臺,正在破解成果轉化難題。中心落地不到一年,已經對接高校科技成果4500多項,其中140項已經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當前,經濟領域各項改革全面推進。
眼下,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整省試點範圍擴大到7個省份;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長效機制不斷健全;編制産品碳足跡核算標準、推進碳排放權、用水權、排污權等市場化交易,以改革之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錨定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戶籍限制,加快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公共服務價格機制,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等行動,加速建立可持續城市更新模式。
一年來,高水準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77條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重大創新舉措已經開始向全國複製推廣。眼下,臨港新片區圍繞數據跨境流動、服務業開放等重點領域,新的探索還在進行。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今年以來,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提速,155項試點任務涵蓋電信、醫療、金融等領域,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全面完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建設;單方面免簽和過境免簽國家已經分別擴大到47個和55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也為世界提供了更多共同發展的機遇。
一年來,改革蹄疾步穩,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蓄勢賦能。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全國上下匯聚澎湃力量,必將奮力打開改革開放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