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1日,以軍繼續對加沙多地發動襲擊,其中包括加沙地帶中部的代爾拜拉赫。
巴勒斯坦媒體報道稱,這是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坦克部隊首次進入代爾巴拉赫的南部和東部地區,並對城區進行炮擊。炮彈擊中了8座民宅和3座清真寺,造成至少3人死亡,多人受傷。
以軍20日發佈了針對代爾拜拉赫地區的撤離令,稱計劃在該地區展開軍事行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截圖
根據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20日發佈的聲明,隨著此次撤離令的發佈,加沙地帶被劃為撤離區或處於以色列軍事控制下的區域已達87.8%。這意味著210萬平民被擠壓在僅剩12%的零散區域內,而這些區域的基本公共服務已全面崩潰。
此外,新撤離令將進一步分裂整個加沙地帶。聲明指出,這將嚴重限制聯合國及其合作夥伴在加沙地帶的行動能力,極大地阻礙人道救援物資和服務及時送達。
△聯合國官網報道: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7月21日發出警告説,恐怖和混亂正讓加沙百姓進入“死亡階段”。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執行院長牛新春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採訪時分析指出,以色列在代爾拜拉赫的軍事行動,既是在給哈馬斯施壓以促成停火協議,同時也是在為談判破裂後的行動做準備。
以色列希望近期能達成臨時停火,以便救回一部分被哈馬斯扣押的人員。但是現在談判協議遲遲達不成,於是以方採取了此前的慣用手段——邊打邊談,以打促談。
此前以軍對加沙中部的行動比較克制,是因為以方認為被扣押的以方人員絕大多數關押在加沙中部,有些投鼠忌器。現在的關鍵時刻,以軍對這個地區採取軍事行動,一方面是給哈馬斯施壓,另一個方面可能真的是在為後期談判破裂做全面的軍事行動準備。
以軍21日還對也門荷臺達港發動了空襲,摧毀了也門胡塞武裝用於修復港口設施的工程設備、儲存燃料的油罐車,以及用於軍事活動和襲擊以色列的船隻等。
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在聲明中稱,也門胡塞武裝將為向以色列發射導彈付出沉重代價,以軍將繼續隨時隨地採取行動。
當地媒體認為,此次空襲首先是對也門胡塞武裝定期向以色列發射導彈和無人機的回應。7月7日,以軍曾對也門的荷臺達港等目標發動大規模空襲,還摧毀了也門胡塞武裝使用的“銀河領袖”號船隻。然而,之後也門胡塞武裝證明仍有能力和實力,先後向以色列發射了6枚彈道導彈和多架無人機。雖然沒有造成以色列人員傷亡,但持續給當地社會和以軍防空系統帶來緊張氛圍。
△《以色列時報》報道截圖
牛新春分析指出,從去年12月打擊敘利亞境內目標、到過去半年中多次打擊黎巴嫩境內目標、再到持續打擊加沙、對也門和伊朗動手,以色列一直在採取主動、擴張性的軍事行動,但這些軍事行動並不能為其帶來長久的安全。
過去20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追求所謂絕對安全,以色列把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之間用隔離墻隔開,不斷壓縮巴勒斯坦的領土,侵犯巴勒斯坦人的權利,這些行動導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的高度對立,最終導致最近一系列的軍事衝突。
以色列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同樣是這種局面,從去年12月8日敘利亞政權發生更迭後,以色列不斷擴大在敘利亞國內的軍事行動,結果讓以色列捲入敘利亞內部衝突的程度越來越深,本月13日敘利亞國內兩個族群之間發生衝突後,以色列再次深度介入。如果以色列繼續這樣做,未來被拖入敘利亞國內衝突甚至內戰中的可能性就很大。
黎巴嫩也同樣,雖然去年11月27日以色列跟黎巴嫩達成停火協議,但此後以色列還是不斷襲擊黎南部軍事目標,以色列實際上已深度捲入黎巴嫩國內衝突。
不斷擴大軍事行動,或許能讓以色列獲得暫時的局部安全,但是並不利於以色列的長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