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大力發展農業科技 奮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2025-07-22 21:52:0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編輯:胡君顏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今年以來,我國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為農業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盛夏時節,長江流域的聯合收割機和高速插秧機高效運轉,不斷刷新早稻搶收、晚稻搶種的進度。在黃淮海、東北糧食主産區,“空天地一體化”農情監測網絡助力秋糧田間管理更加高質高效。廣袤田野裏,科技賦能持續發力,夯實著“大國糧倉”的安全根基。

  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他強調,我們的資源就那麼多,超大規模市場對農産品的需求又不斷增長,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創新,不僅要立志補上短板弱項,還要立志發揮後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車”。從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慧化,到加強良種技術攻關,從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再到讓科技為農業現代化插上騰飛的翅膀,總書記引領推進我國農業科技現代化步伐不斷加快。

  當科技創新深度融入沃土,傳統農業煥發出嶄新氣象。我國農業基礎設施的科技含量不斷提升,累計建成超10億畝高標準農田。曾經“靠天吃飯”的旱地麥,在全國3.4億畝冬小麥中的佔比已降至約20%。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與應用:北斗導航實現釐米級精度的精準播種;5G物聯網平臺構建起全域感知的“農田數字大腦”;無人化作業已覆蓋“耕、種、管、收”全環節;農機“上雲”顯著提升作業效率,喂入量達每秒9至10公斤的大型聯合收割機已成為麥收跨區作業主力。在科技的強力支撐下,今年夏糧生産克服了局部較重旱情影響,産量達到2994.8億斤,是僅次於去年的歷史第二高産年;夏油麵積、單産、總産實現“三增”,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産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中央財政安排20億元支持制種大縣現代化水準提升。從東北黑土區到西北旱地,再到南方水鄉,一批突破性的大豆、小麥、水稻等良種加速推廣落地,科技力量讓不同土壤類型都能適配優質的種子。目前,我國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佔比超過95%。

  今年,聚焦小麥、玉米、水稻、大豆、油菜五大糧油作物,我國在702個主産縣整建制推進大面積單産提升,通過全環節、全過程挖掘糧油單産潛力,集成應用綜合性增産技術,特別是密植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提升了每畝土地的産量。

  今年,隨著“優機優補”、老舊農機報廢更新等政策落地,一批先進農機裝備也加快推廣。小型拖拉機輕鬆馳騁在丘陵山地,高性能精量播種機、移動式烘乾機的廣泛應用顯著提升糧食生産效率。目前,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經超過了75%,其中,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

  當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實力已躍居世界前列,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2%。今年,國家進一步明確了農業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將聚焦耕地品質提升、高效種植養殖、綠色低碳農業等十大領域,加快推進高水準農業科技自立自強。隨著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持續賦能,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提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堅實支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