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以色列坦克部隊首次進入加沙地帶中部的代爾拜拉赫。
此前,在長達21個月的新一輪巴以衝突中,以色列從未在代爾拜拉赫發動過地面進攻。以軍稱,懷疑部分被扣押人員被關押在這一地區。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截圖
加沙地帶人道狀況正在急劇崩潰,但有美國媒體指出,美國單方面偏袒以色列的政策立場沒有改變,這使得加沙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難有轉機。
所謂“人道城”沒有任何人道可言
在代爾巴拉赫展開行動前,以色列國防軍阿拉伯語發言人阿德拉伊20日通過社交媒體,對加沙地帶中部代爾拜拉赫西南區域發佈撤離令,要求約5.6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的居民立即前往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馬瓦西地區避難。
初步估計,該區域在撤離令發佈時有5萬至8萬人,其中約3萬人在57個臨時避難點內避難。
當地居民被迫撤離的同時,身後不停響起轟炸聲。代爾拜拉赫居民稱,馬瓦西根本沒有空間容納所有流離失所者,因為拉法地區的人全都在撤離。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報道截圖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1日發表聲明説,加沙地帶人道狀況正在急劇崩潰,最後的生命保障也在瓦解。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發表聲明稱,隨著撤離令的發佈,加沙地帶被劃為撤離區或處於以色列軍事控制下的區域已達87.8%,這意味著,210萬平民被擠壓在僅剩12%的零散區域內,而這些區域的基本公共服務已全面崩潰。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報道截圖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圖爾克 22日發表聲明説,以色列最近對加沙地帶中部城市代爾拜拉赫發動密集攻擊,給饑餓的巴勒斯坦人帶來更多苦難。
圖爾克提醒以色列,永久地驅離其佔領土地上的人民將構成非法遷移,這是一項戰爭罪,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截圖
自2023年10月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因饑餓導致的死亡人數已升至101人,其中包括80名兒童。
總部設在英國的救助兒童會人道主義政策和宣傳負責人亞歷山德拉·塞恩説,這次地面進攻有可能切斷加沙居民僅存的生命線,“我們聽説人們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而倒在街上”,“還有孩子們告訴我們,他們想去天堂,因為他們聽説天堂裏有食物”。
亞歷山德拉·塞恩(資料圖)
在加沙地帶人道狀況急劇惡化的背景下,以色列方面近期一直鼓吹在加沙地帶南部建立所謂“人道城”,並將巴勒斯坦人遷往此處。
據媒體報道,如果該計劃付諸實施,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建成該城市,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並不排除由以色列管理這座城市的可能性。
路透社報道截圖
然而,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發言人塔馬拉·裏法伊在接受半島電視臺採訪時表示,所謂“人道城”沒有任何人道可言。
裏法伊:“我認為所謂的‘人道城’幾乎是對人道主義原則的侮辱,加沙的所有人都將進入一個由以色列軍隊嚴格審查的空間,實質上是將加沙的人們從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監獄轉移到了世界上最封閉、人口最擁擠的露天監獄。在那裏,加沙人的行動自由和進出該地區完全受到以色列政府的高度管制,沒有任何人道主義或人道可言。”
半島電視臺報道截圖
“我們不是數字,我們是人類”
當地時間21日,英國和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丹麥等25個國家發表聯合聲明,呼籲立即結束加沙衝突,並表示準備採取進一步行動,為政治解決巴以衝突作出努力。
聲明對所謂“人道城”計劃表示反對。聲明還指出,以色列政府所謂的“援助模式”是危險的,加劇了地區不穩定,也剝奪了加沙地帶民眾的尊嚴。
路透社報道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並不在發表聲明的這25國當中。
針對近日在加沙地帶發生的大規模傷亡事件,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僅輕描淡寫地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不願意看到”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尋求人道主義援助時被殺害的報道。
而要理解美國的立場,也許可以從近期以色列與敘利亞之間的緊張局勢當中得到某些啟發。
據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網近日報道,白宮對以色列近期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深感擔憂。
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多名官員認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已經失控,以軍的行動可能破壞特朗普推動的相關計劃。
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網報道截圖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亞倫·大衛·米勒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則表示,美國其實完全有能力對以色列施加影響,但他們只是不想這樣做。
米勒:“每個美國總統(對以色列)都有影響力。只是自艾森豪威爾以來,沒有一位美國總統以政治和經濟制裁手段嚴重施壓以色列。這在政治上代價很高。在這種情況下,無論美國和以色列如何看待這場戰爭,無論他們之間有何根本分歧,以色列都擁有美國這個最親密盟友的支持。所以本屆(美國)政府,當然還有上屆政府,絕對不可能從根本上決定對以色列施加影響,以便為哈馬斯爭取更好的協議。”
德國之聲報道截圖(圖右為亞倫·大衛·米勒)
事實證明,美國單方面偏袒以色列的政策立場,無助於實現加沙停火和中東穩定,更無助於緩解加沙的人道主義災難。
易卜拉欣·阿拉在加沙地帶一個食品分發點做志願者,他的話道出了每一位巴勒斯坦人的心聲:“我們不是數字,我們是人類,醫生,孩子,家長和學生。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挨餓、脫水、流離失所。我們需要立即停火。我們需要食物,水和藥品。我們不需要道德説教,現在,我們需要正義。”
易卜拉欣·阿拉接受“英國電視四台”採訪(圖右為阿拉)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深觀察》
策劃丨陳濛
記者丨侯晨
編輯丨林維
簽審丨蔡耀遠
監製丨關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