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22日發表聲明稱,美國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通報了美國退出該組織的決定。
根據相關程式,美國將於2026年12月31日正式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聲明稱,美國決定退出的理由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進分裂性的社會和文化事業,過度關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不符合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這將是美國第三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是特朗普執政時期的第二次。
1984年,美國宣佈退出該組織,但在2003年重新加入;2017年,美國宣佈再次退出,2023年又重返該組織。
當地時間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就美國決定退出該組織發表聲明稱,美方決定“違背多邊主義的基本原則”,這一消息儘管令人遺憾,但在意料之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已為此做好準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截圖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採訪時分析説,特朗普在兩屆總統任期內都執意要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需要從其執政理念上找原因。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國優先”原則所定下來的美國利益實際上是相當狹隘的,反對多元文化和排斥全球化,要對歷史上形成的以聯合國為主導的各國緊密連接的體系進行裂解,從而更突出美國實力地位相較于其他國家的壓倒性優勢。
在這種觀念引導下,美國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進的原則和議程與美國現政府認定的美國利益相衝突,所以執意要退出這一機構。
美國對聯合國本身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政策帶有極強的投機性,其退出或加入的現象反復出現,過於隨意、毫無責任感,這增加了國際社會對美國的不信任感,也展示出美國不尊重國際規則的固有行為傳統。
李海東進一步指出,美國政府的這種做法對教科文組織及其框架下的多邊合作將産生眾多影響。
第一,美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要的會費分攤方,美國此前拖欠的會費,再加上以後不會再繳納會費,會導致該組織的運作出現重大資金缺口,許多項目會被壓縮或停止。
第二,美國對該組織的抵制可能會使美國一些盟國效倣,進而損害該組織的多邊合作的聲譽,降低其影響力。這也突出展示了美國單邊主義外交對世界各國增進相互理解所起到的極端破壞性的作用。
但同時,美國退出後,該組織內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必然會上升,其貢獻力和塑造力也會增強,從而使該組織以更能反映大多數會員國共同利益的方式,在新環境下更具成效地開展多邊合作。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2日表示,對美國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深感遺憾。
同一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説,堅定支持作為全世界科學、海洋、教育、文化和世界遺産守護者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國的退出不會削弱我們與領導這場鬥爭的同仁的(共同)承諾。
馬克龍社交媒體截圖
李海東認為,少了美國的參與,其他國家需加強合作共同應對。
第一,在合作原則上,其他國家會繼續推進全球化議程和文化多樣性及文明互鑒性原則,以增進世界各國的相互理解與形成共同體意識。
第二,在資金籌集上,中東、歐洲及亞太等許多國家會加大對該組織的資金支持力度,從而使其運作的經濟基礎更有保障。
第三,在項目活動的推進上,該組織應該會精簡項目,聚焦緊迫性議題。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記者丨張晗
編輯丨林維 王琮
簽審丨遊佳 劉鵬 康炘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