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封關在即,海南自貿港持續“圈粉”外資
2025-07-23 23:07:4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7月23日,中國海南自貿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中國政府宣佈,海南自貿港定於今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海南島內可享受零關稅優惠政策”“海南與國際間往來將更加自由通暢”……在國際輿論看來,這是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標誌性舉措,不僅會拉動中國經濟發展,也會為世界帶來機遇。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在47年後的同一天,在貿易保護主義升級、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背景下,中國啟動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具有重要象徵意義。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對《國際銳評》分析説,這一方面展現了中方推進更高水準開放、維護經濟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決心,一方面將為世界各國提供大量出口機會以及貿易投資合作契機,有力支持經濟全球化、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對於中國來説,建設海南自貿港是一項重大國家戰略,對標的是世界最高水準的開放形態。自2018年4月宣佈支持海南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以來,相關政策制度體系逐步形成,在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自由便利、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為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封關”並不是“封島”,而是對標國際最高標準,讓海南與國際的往來更加順暢自由、與內地的聯繫更加便捷高效。封關後,海南全島將成為一個海關監管的特殊區域,實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政策制度,具體體現為“四個更加”,即:更加優惠的貨物“零關稅”政策、更加寬鬆的貿易管理措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以及更高效的監管模式。

  以“零關稅”政策為例。海南全島封關運作後,“零關稅”商品範圍將由目前的1900個稅目擴大至約6600個稅目,約佔全部商品稅目的74%,比封關前提高了53個百分點。這將大大降低進口成本,激發市場活力,給消費者與市場主體帶來紅利。實施更加寬鬆的貿易管理措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意味著將對現行的進口商品清單作出動態調整,商品、人員、資金流動會更加自由便利。而實施更高效的監管模式,代表對“零關稅”商品、放寬貿易管理措施等實行低干預、高效率的精準監管,保障各項開放政策平穩落地。

  分析人士指出,這“四個更加”將大幅提高海南的經濟活動自由度,同時確保開放與安全的平衡,為全球投資者進入海南投資興業創造了制度條件。更重要的是,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節點,海南全島封關後物流效率將明顯提升,從而優化國際貨運通道、降低企業跨境貿易成本,讓世界共享中國開放紅利。

  隨著封關在即,海南正在“圈粉”更多外資。數據顯示,近5年來,海南自貿港實際使用外資1025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14.6%。境外直接投資97.8億美元,年均增長97%。新設外資企業8098家,年均增長43.7%。泰國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市場中心資深總裁張曙暉告訴《國際銳評》,海南自貿港的建設為集團在農産品進出口、加工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同時,中國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降低了外企的運營成本,使它們能夠更好地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

  與此同時,免稅政策疊加85國人員免簽等旅遊便利措施,讓海南正成為國際消費與旅遊新中心。歐萊雅北亞及中國公共事務總裁蘭珍珍向《國際銳評》談到,作為中國最大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擁有全球最大的單體免稅店,是世界重要的購物目的地。歐萊雅未來將繼續在海南創新和投資,更好服務全球消費者。

  當前,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的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一個新的更高水準對外開放平臺正吸引著世界目光。12月18日的封關既是中國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承諾——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一個更加聯通、包容、創新的全球經濟體系,正從海南揚帆啟航。(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