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專稿:7月24日,來華訪問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抵京並將舉行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外媒對此高度關注,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23日發表題為《中歐領導人會晤聚焦可行性成果,中國在分歧摩擦中釋放合作信號》的評論文章。文章認為,在當下中歐關係面臨多重挑戰之際,此次會晤或將成為改善雙邊關係的重要契機。中方正積極釋放合作信號,推動對話機制重啟,尋求雙方均可接受的“可行性成果”,文章呼籲歐盟克服自身偏狹觀念,作出符合雙方利益的決斷。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文章截圖
文章指出,在歐盟與中國建交50週年之際,歐盟與中國領導人將於北京舉行會晤,議題涵蓋貿易摩擦、稀土供應、烏克蘭局勢與巴以衝突等領域及熱點事件。這場攸關雙邊未來發展的高層會晤,旨在修復緊張關係,並達成可行性成果。
文章援引亞洲問題專家、美國學者艾那·唐根的話指出,儘管中歐存在分歧、關係一度緊張,但中國與歐盟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2024年雙邊貿易額達7858.2億美元。他表示,此次會晤仍有望達成一些實際成果。因為中國尋求務實成果,聚焦氣候治理、稀土出口、電動汽車等互利合作領域,“重啟對話的信號已經出現。”
艾那·唐根認為,歐盟總是表現出被夾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與中國這一龐大市場之間左右為難。他批評道,部分歐盟精英階層執著于所謂意識形態對立,而非雙方的經濟互利,一方面在言辭上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另一方面卻在技術打壓和制裁舉措上與美國保持一致,並作出對抗姿態,“這削弱了歐盟的戰略自主”。
艾那·唐根警告,雖然中歐很有可能通過會晤達成一定共識,推動雙邊貿易重回正常軌道,但合作成立的前提是歐盟必須接受互惠共贏的原則,倘若難以克服分歧攜手發展,歐洲或將面臨加速衰退的風險。(胡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