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藍廳觀察丨中歐建交50年 成就彼此 照亮世界
2025-07-24 22:20:2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楊磊

  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7月24日在北京舉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訪華,與中國領導人面對面展開溝通。

  今年是中歐建交50週年,中歐關係從建交到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經歷國際風雲變幻考驗,保持穩定發展勢頭,取得豐碩合作成果。

  此次中歐之間的關鍵互動,被外界視為“承前啟後的戰略支點”,對外發出中歐致力於加強夥伴關係,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開放合作的積極信號。當前中歐關係呈現出哪些特點?中歐雙方如何在分歧問題上找到平衡點?

中歐重啟最高級別的政治對話機制

凝聚合作共識

  時隔19個月,中歐重啟最高級別的政治對話機制。中國與歐盟高層及各領域代表,總結中歐關係50年來的發展經驗,凝聚合作共識。

藍廳觀察丨中歐建交50年 成就彼此 照亮世界

  在接受《藍廳觀察》記者採訪時,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表示,這次中歐之間能夠實現高層互動,釋放出了一個強烈信號,那就是雙方要不斷去回顧歷史上取得的成就、不斷去總結雙邊關係發展取得的經驗,中歐之間並不回避矛盾和問題,仍然會在各個層面盡力實現相向而行,推進合作,有效管控分歧。

歐方需樹立正確對華認知

  近期,歐盟對俄第18輪制裁將部分中國實體納入其中。一段時間以來,歐洲一些人士指責中國新能源領域出現所謂“産能過剩”,頻頻對中國電動汽車作出“加徵關稅”威脅,並以所謂“貿易不平衡”為由,對中國産品發起一系列反傾銷調查。

藍廳觀察丨中歐建交50年 成就彼此 照亮世界

  歐盟方面2019年出臺對華政策文件,首次把中國定義為“夥伴、競爭者、制度性對手”。歐方一些人不斷強化這一所謂“三重定位”,片面誇大經貿具體問題,在烏克蘭問題上無端指責中方,給中歐關係造成不必要的干擾。

藍廳觀察丨中歐建交50年 成就彼此 照亮世界

  崔洪建認為,這“三重定位”標誌著歐洲方面想要尋求對華政策的調整,主要目的是想在對華政策中掌握所謂議題設置的主動權。但是中方還是從務實的角度和歐方溝通和交流,尤其希望歐方能夠樹立起正確對華認知,讓中歐關係始終保持在以夥伴為主的軌道上。

歐洲內部試圖尋求戰略自主的動向加強

  歐洲這些年面臨“經濟失速、政治失信、安全失靠”的問題,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後釋放出強烈的單邊主義信號,他的“美國優先”立場讓歐洲瀰漫著不安情緒,歐洲內部試圖尋求戰略自主的動向加強。

藍廳觀察丨中歐建交50年 成就彼此 照亮世界

  歐方不少人士指出,歐盟不應成為美國對華對抗和緊張升級政策的“附和者”。

  中國和歐盟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雙方經濟總量超過世界經濟總量三分之一。經貿合作是中歐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前,歐洲商業聯合會向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致公開信説,中國是歐盟的主要貿易和投資夥伴,也是歐洲企業的重要市場,歐盟應繼續與中國合作以增進共同利益。

藍廳觀察丨中歐建交50年 成就彼此 照亮世界

  “我們完全致力於中國市場,堅信市場的長期潛力。”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對《藍廳觀察》記者説。他也表示,外部因素的影響總會存在,但更重要的是不應該讓中歐關係被第三方定義。要根據雙方關係本身的優點,在此基礎上努力找到前進的道路。

中歐合作遠大於競爭

共識遠大於分歧

  中方多次強調,中歐之間沒有根本利害衝突和地緣政治矛盾,中歐雙方合作遠大於競爭,共識遠大於分歧,是夥伴而不是對手,更不是敵人。

藍廳觀察丨中歐建交50年 成就彼此 照亮世界

  五十年來,中歐已經建立了70多個磋商和對話機制;雙邊年貿易額從建交時的24億美元增長到去年的7858億美元;中歐班列累計已開行突破11萬列,通達歐洲26個國家229個城市;雙方在綠色發展、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合作前景廣闊。中歐都主張踐行多邊主義,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發展赤字等全球性挑戰。

藍廳觀察丨中歐建交50年 成就彼此 照亮世界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在接受《藍廳觀察》記者採訪時指出,中歐關係中的問題不少,但合作的空間也很大,要客觀評估中歐關係,不要片面,要探索一種新的互利共贏的範式。

藍廳觀察丨中歐建交50年 成就彼此 照亮世界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也指出,今後一段時期的中歐關係仍然會經歷一個深度的調整期。在全球治理領域,雙方要進一步加強多邊主義的合作,而且要不斷把這種政治共識轉化為具體行動。同時在處理地區和國家之間衝突的時候,中歐要進一步放大雙方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用武力方式解決問題的共同立場。在經濟領域,如果有了合作的態度和基本的出發點,在實現良性競爭的同時,還可以幫助把一些競爭的因素轉化為積極的合作因素,成就彼此、照亮世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