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資訊很有聊丨特朗普説法國決定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沒有分量” 真如此嗎?
2025-07-27 18:09:38來源:環球資訊廣播編輯:楊磊

  法國總統馬克龍7月24日宣佈,法國將在今年9月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宣佈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對此,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將是以色列遭受的“外交重擊”。

  不過,美國總統特朗普稱,這一表態“沒有分量”。

  那麼,巴以問題上這一外交進展,究竟應該怎麼看呢?

  法媒: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作出了重大轉變

  美聯社、路透社等媒體在報道法國的最新表態時提到,法國既是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也是七國集團的成員。法國24小時電視臺評論稱,法國將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標誌著在全球對加沙人道災難感到憤怒之際,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作出了重大轉變。

  實際上,在2023年10月7日本輪巴以大規模衝突爆發後,法國是支持以色列的,一些媒體甚至稱法國為以色列最親密的盟友之一。

  後來,隨著加沙戰事的持續,法國在2024年對以色列越發不滿,當年10月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公開表示,針對巴以衝突,首要任務是回歸政治解決方案,呼籲停止為以色列在加沙地帶作戰提供武器。

  如今,隨著加沙人道危機發展到更令加沙民眾絕望、令國際社會憤怒的程度,隨著一個個加沙的孩子躲過了炸彈卻被餓死,越來越多的國家無法再容忍慘劇持續上演。

  7月23日,超過100個援助機構與人權組織發表聯合聲明,警告“大規模饑荒在加沙蔓延”,以色列政府採取的限制、拖延等做法造成“混亂、饑餓和死亡”。

資訊很有聊丨特朗普説法國決定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沒有分量” 真如此嗎?

美聯社報道截圖

  法國總統馬克龍24日也明確指出,法國將承認巴勒斯坦國的理由是迫切需要結束加沙戰爭並緩解人道主義危機。

  特朗普:馬克龍是個好人,但這個聲明沒分量

  在法國總統馬克龍24日宣佈將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消息之後,以色列和美國反應強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強烈譴責這一決定,並稱此舉是“鼓勵恐怖主義”。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表示,美國“強烈反對”,稱該決定“魯莽”。

  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媒體稱:“他(馬克龍)説了什麼無關緊要,這不會改變任何事情……他是個非常好的人,我喜歡他,但這個聲明沒有分量。”

資訊很有聊丨特朗普説法國決定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沒有分量” 真如此嗎?

路透社報道截圖

  從當前加沙局勢而言,在美國對以色列軍事和外交雙方面都鼎力支持下,僅憑法國承認巴勒斯坦國可能確實“不會改變任何事情”。

  但從其他方面看,特朗普所説的則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法國突破七國集團長期巴以問題“默契”是外交重要改變

  首先,美國和以色列官員對法國的“強烈反對”和“強烈譴責”已經説明,法國首先突破七國集團的西方陣營,準備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對以色列和美國而言,都是外交領域的重要改變。

  數十年來,由於美國在西方世界的角色以及二戰的歷史,以色列在西方長期享受著“特殊關照”。但本次以色列在加沙的所作所為,讓不少歐洲國家開始突破美以外交壓力和單邊敘事,轉而承認巴勒斯坦國。

  目前,有超過140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其中包括十多個歐洲國家,而挪威、西班牙、愛爾蘭以及斯洛文尼亞都是在去年正式承認的。若今年9月法國也如期正式承認,標誌著西方大國之一的法國終於走出這一步,這自然不是特朗普口中所謂的“沒有分量”。

  在巴以問題上 歐洲與美國進一步分裂

  其次,法國等歐洲國家走向承認巴勒斯坦國的道路,反對以色列的持續軍事行動與封鎖,與美國政府無視“兩國方案”的立場形成強烈對比。凸顯了在巴以問題上,歐洲與美國的進一步分裂。

  近期,西方國家內部反對以色列持續製造人道危機的勢頭逐漸增強。

  比如,當地時間7月21日,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28國發表聯署聲明,強烈要求以色列“立即結束”在加沙的軍事行動,抨擊以方“滴灌式”的援助物資發放方式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當然,這28個國家中沒有美國。

資訊很有聊丨特朗普説法國決定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沒有分量” 真如此嗎?

美國廣播公司報道截圖

  而美國方面,特朗普曾提出所謂“清空加沙”構想。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赫卡比多次宣稱,美國將不再“全力”支持巴勒斯坦建立獨立國家。美國國務院官員日前又表示,美國不會出席本月晚些時候聯合國舉行的關於旨在解決巴以問題的“兩國方案”的會議。

  上述是臺面上不同立場,而在臺面下,據路透社報道,在承認巴勒斯坦國一事上,法國近期受到了美國和以色列的施壓。在聯合國將召開的落實“兩國方案”高級別會議,將讓法國與其他考慮承認巴勒斯坦國或對此持保留態度的國家進行合作。未來,可能有更多國家效倣法國。

  這些都説明,法國將承認巴勒斯坦國,已經讓美國與歐洲在巴以問題上改變了許多。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