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朗與英國、法國和德國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會談,就恢復履行伊核協議以及相關制裁問題交換了意見。
此次會談是以色列與伊朗自6月24日實現停火以來,伊朗與英法德三國首次就伊核問題舉行正式的線下會談。
雖然會談沒有取得突破性成果,但受到各方廣泛關注。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截圖
歐洲欲重啟“快速恢複製裁”機制?
“德國之聲”國際新聞資深記者盧西亞·舒爾滕表示,此次歐洲三國與伊朗就伊核問題進行會談,既是為了向伊朗施壓,也是為了探聽伊朗濃縮鈾的去向。
舒爾滕稱,歐洲絕不希望伊朗擁有核武器,但他們也希望伊朗能重返談判桌,通過外交途徑、協商解決當前問題。
舒爾滕指出,歐洲領導人提出的核心訴求是要求伊朗重新接納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入境,並要求伊朗説明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中所指的高濃縮鈾的去向。此外,會談中的另一個重大分歧在於是否重啟“快速恢複製裁”機制。
盧西亞·舒爾滕(資料圖)
有消息稱,歐洲可能在夏季末重啟“快速恢複製裁”機制。
根據2015年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快速恢複製裁”條款允許簽署國採取措施應對伊朗的違規行為,該條款將於今年10月到期。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14日與英法德外長通電話,同意將8月底設定為伊朗與美國達成核協議的最後期限,否則英法德三國將啟動該程式,恢復對伊朗制裁。
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網報道截圖
美國智庫“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共同創始人兼執行副總裁特裏塔·帕西表示,英法德三國以啟動所謂“快速恢複製裁”機制為籌碼,只會使局勢進一步升級,“要求伊朗沒有濃縮鈾從來就不現實,這根本是以色列故意設置的毒丸條款,他們明知(‘重啟’對伊制裁)只會引發其期望的對抗局面”。
特裏塔·帕西(資料圖)
美國對伊朗的核計劃進行了資助
今年6月,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授意之下,美軍出動上百架軍機,包括B-2隱形轟炸機,對伊朗福爾多、納坦茲、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發動了空襲。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近日在美國媒體的節目中就表示,雖然伊朗核設施在美軍的空襲中遭到了重創,但是伊朗不會放棄鈾濃縮活動。
阿拉格齊:“我們不可能放棄鈾濃縮活動,這是伊朗科學家自主取得的成果。如今,這更關乎國家尊嚴問題。技術還在,科學家們還在,那些運作這些設施的人員也都還在。廠房可以重建,設施可以修復,機器設備也可以更換,因為核心技術始終掌握在我們手中。”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截圖
7月21日,特朗普又大放厥詞,稱“如有必要,美國將再次打擊伊朗核設施”。
“歐洲新聞”網報道截圖
英國“牛津分析公司”副總監勞拉·詹姆斯表示,美國與伊朗矛盾重重,伊朗核問題談判在短期內無法達成共識。
詹姆斯:“當前局勢下,伊朗的底線已非常明確:任何協議都必須包含‘保障伊朗核設施不再遭受美以襲擊’的條款。同時,國內鈾濃縮權利已成為伊朗不可退讓的核心象徵。而眼下美國也絕不可能接受允許伊朗進行鈾濃縮的協議,這就構成了根本性矛盾。這種態勢下,美伊關鍵談判難有突破,歐洲三國的斡旋更像是陪襯。”
勞拉·詹姆斯(資料圖)
伊核問題爆發至今,2015年的伊核協議仍是最佳解決方案。然而,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卻是,美國是伊核危機的始作俑者。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化學研究所副所長邁赫蘭·莫斯塔法維是一名伊朗籍的化學家,他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前夕抵達法國居住生活。據他透露,早在巴列維王朝時代,美國就對伊朗的核計劃進行了資助。
莫斯塔法維:“最初是巴列維國王開啟了核計劃,官方宣稱的目標是在伊朗建造數十座核電站,但國王內心其實也想擁有核彈。解密文件顯示,美國政府對此心知肚明。根據協議,伊朗向法國提供資金,由法國進行鈾濃縮後再運回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時,伊朗僅擁有一座小型研究用核反應爐。這座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提供的裝置有個關鍵細節:最初使用豐度近90%的高濃縮鈾運行,後經改造才轉為使用豐度為20%的濃縮鈾。”
莫斯塔法維(資料圖)
據史料記載,美國和以色列試圖剷除的伊朗核能力,恰恰是半個多世紀前美國親手培養起來的。
1953年8月,美國中央情報局支持英國在伊朗策劃政變,扶持已被廢黜的巴列維國王重新掌權。
1957年,伊朗與美國簽署了民用核能協議,美國開始為伊方培訓核技術人才。
1967年,美國向伊朗提供了一座核反應爐及鈾燃料。
1974年,巴列維國王成立伊朗原子能組織,並開始建設布什爾核電站,與此同時向更多國家尋求核技術援助。
1978年,伊朗與美國達成購買8座核反應爐的合同。
美國《紐約時報》: 當特朗普總統下令對伊朗的核計劃進行軍事打擊時,他正面臨著一場危機,這場危機是美國幾十年前向伊朗提供核技術的種子,在不知不覺中萌發的。
正如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所説,伊核問題久拖不決,主要責任在美方。
傅聰:“是美國在2018年單方面退出伊核全面協議,恢復並不斷升級對伊單邊制裁,採取極限施壓措施,致使伊方無法享有協議賦予的經濟紅利,被迫減少履行協議義務。又是美國置自身信譽于不顧,悍然對伊核設施發動軍事打擊,破壞了由其自身發起的談判進程,再度導致伊核問題陷入困局,地區局勢驟然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