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文化的力量——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與實踐
2025-07-28 23:28:2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編輯:胡君顏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建設文化強國,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事關提升國際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在浙江工作時對文化就有著深刻的思考與實踐,他將“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列為“八八戰略”重要內容,部署實施了文化大省建設“八項工程”,為浙江文化建設構築起“四梁八柱”。二十年來,浙江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深入實施“八項工程”,文化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文化已經成為浙江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強勁動力。

  今天的浙江,每天有百萬遊客來到良渚遺址、西湖、杭州國家版本館等文化地標,感受中華文明的璀璨;今天的浙江,平均每天超1000場各類演出,吸引大批青年觀眾走進劇場;今天的浙江,近1.4萬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構築起群眾家門口的文化家園;今天的浙江,DeepSeek、遊戲科學、宇樹科技等,為文化和科技融合注入澎湃動能。

  之江大地,文脈綿延、百花齊放、創新涌動,這些都源於二十年前,浙江啟動實施的文化大省建設“八項工程”。

  2002年10月,習近平同志履新浙江。當年11月,他在杭州調研的第一站就選在了西湖。當時,西湖正開展綜合保護工程,可是對於歷史遺存、文化景觀、旅遊設施的拆與建卻陷入了兩難。

  從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建設到良渚遺址保護,從浙江美術館落成到永嘉崑曲傳承……在深入調研過程中,習近平同志敏銳意識到文化在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他在一次講話中指出:“當今世界激烈的綜合實力競爭,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面的競爭,也包括文化實力和民族精神的競爭。”“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優勢,就難以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捍衛自己的戰略利益。”

  2003年7月,習近平同志提出了省域發展頂層設計“八八戰略”,“加快建設文化大省”成為其中重要內容。

  方向已經確定,如何落實?2004年,習近平同志親自帶隊,圍繞文化建設展開調研——從文物、名城、文化遺産保護到影視、動漫等文化産業發展,從農村文化生活到城市社區文體活動,再到文化體制改革的探索……通過多輪高層次、大規模的調研,一張文化大省建設的藍圖在他心中逐漸成形。

  2005年7月28、29日,浙江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召開,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作報告,會議審議通過《中共浙江省委關於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部署實施文化大省建設“八項工程”。

  從提升公民素質到打造文化精品,從文化研究到文化保護,從發展文化産業到鞏固文化陣地,從文化傳播到培養文化人才,“八項工程”涵蓋了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

  文化研究工程是“八項工程”之一,習近平同志親自擔任了這項工程的指導委員會主任。在啟動之際,一份特殊報告擺在他的案頭——能不能彙編出版兩岸故宮博物院宋畫藏品?在習近平同志的關心和推動下,項目組歷時五年,奔波數十萬公里,將分藏於世界各地的一千多件宋畫珍品全部實現數字化匯集。2010年12月,《宋畫全集》出版。

  此後,“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也提上日程。從2005年到2023年,項目組總共收錄了從西元前三世紀到1911年的繪畫藏品12405件(套),成為迄今為止精品佳作收錄最全、出版規模最大的中國古代畫圖像文獻工程,搭建起中國古代繪畫、中國文化史和中國文明史學習研究的重要平臺。

  習近平同志親自引領,推進“八項工程”。他總結提煉了“紅船精神”、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推動文化陣地建設,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他從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高度,推動良渚遺址保護;他支持橫店成為全國首個影視産業實驗區、支持杭州打造“動漫之都”,促進浙江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

  二十載久久為功,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均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文化研究工程出版3900多部學術著作,59部浙産作品獲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農村文化禮堂實現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蓋,全國首創文化特派員制度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覆蓋所有鄉鎮街道。

  在“八項工程”的引領下,浙江省一任接著一任幹,進一步把文化建設放到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大場景中謀劃推進,從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向高水準文化強省邁進,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時代特徵、中國特色、浙江特點的文化發展之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