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0日,聯合國為和平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和落實“兩國方案”高級別會議結束。此次會議由法國和沙特阿拉伯共同主辦。美國和以色列未參加會議。
會議期間,沙特阿拉伯、法國聯合十多個國家及歐洲聯盟、阿拉伯國家聯盟發表聲明,呼籲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放下武器,提議在加沙地帶建立過渡性治理和安全機制,以切實舉措推動落實“兩國方案”。
英國簽署了這份聲明。英國首相府説,如果以色列不採取實質性行動結束加沙地帶駭人慘狀,並承諾實現長期可持續和平,英國將在9月聯合國大會開幕前承認巴勒斯坦國,維護“兩國方案”的可行性。
但美國和以色列都對這次表示抵制。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發表聲明稱,這場會議“不具有建設性且時機不當”,是“作秀”。
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丹尼·達農稱,這場會議“無助於推動解決問題,反而加深了虛幻認知”,討論“脫離現實的議題”。
《耶路撒冷郵報》報道截圖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研究所副所長李亞男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採訪時分析説,在此輪巴以衝突的過程中,美以與多數歐洲國家在“兩國方案”上的分歧愈發明顯,這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歐洲國家的外交立場和態度經歷了明顯轉變。
在衝突初期,歐洲國家明確支持以色列所謂的自衛權。但隨著以色列的軍事行動無限制擴大,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災難日益嚴重,以及地區局勢因巴以衝突的連鎖反應變得越來越不穩定,歐洲國家對於以色列的不滿日益上升,對於美國極端偏袒以色列的政策的批評也越來越多。
歐洲國家不僅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投票中不再跟著美國走,而且在地區的軍事行動和人道主義救援行動中,對美國的做法也頗有微詞。近期,多個歐洲國家宣佈即將承認巴勒斯坦國並且支持“兩國方案”,説明歐洲與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的分歧日益擴大。
美國想要一個由美國和以色列聯盟主導的中東,哪怕是建立在衝突和對立的基礎上;但歐洲想要一個穩定的、能夠實現長期和平的中東,一個有秩序的中東。
經歷過這一輪衝突後,包括歐洲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日益認識到,只有“兩國方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只有真正建立巴勒斯坦國,承認並且保護巴勒斯坦民眾的合法權益,才能夠解決巴以衝突的惡性循環。
以色列激進的立場,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以及美以對“兩國方案”的背離,都會給地區和平帶來不可預測的負面影響。
英國《衛報》報道截圖
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正在考慮對以色列實施制裁。
歐盟委員會28日提出將以色列部分排除出歐盟科研項目“地平線歐洲”計劃。若提案通過,以色列網絡安全、無人機、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初創企業和小型公司將被禁止參與部分項目。
但該提議29日未獲得啟動所需的多數成員國支持。
面對歐洲各國的分歧,歐盟機構和成員國將繼續與以色列代表對話,相關工作組將在未來幾天內迅速分析歐盟委員會的提案,以澄清技術問題。
“歐洲新聞”網報道截圖
李亞男認為,歐盟提出的針對以色列的制裁具有一定“殺傷力”,但可行性存疑。
這些制裁針對的都是對以色列經濟有重大影響的領域。從制裁政策的設計上看,確實能夠對以色列形成實質性壓力。但制裁到底能不能落地是一個關鍵性問題。
目前,制裁的細節尚未敲定,且歐盟成員國內部對制裁意見也有不同意見。而提議想要生效,至少需要15個歐盟成員國的支持,而且人口合計需佔歐盟總人口的65%以上,這是非常難以達到的條件。
在對以制裁的問題上,歐洲國家不得不考慮美國的態度和立場。即便制裁真的落地,但以色列背後有美國這棵大樹,只要美國不參與到制裁中來,以色列的經濟和軍事水準就能維持在戰時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