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1日,訪問巴以地區的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前往加沙地帶了解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發放情況。
然而,這一舉動被輿論普遍質疑為“作秀”。
與此同時,隨著歐洲多國接連宣佈將承認巴勒斯坦國。歐洲與美國在“兩國方案”上不再保持同步,分歧愈發明顯。
“他們有什麼錯?”
8月1日,威特科夫通過社交媒體發文稱,他當天對加沙地帶的訪問持續了5個小時,以“查明當地事實,評估情況,並探訪‘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
威特科夫稱,此訪的目的是讓美國總統特朗普更清楚加沙的人道主義局勢,並幫助制定向加沙人民提供食品和醫療援助的計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截圖
有分析指出,威特科夫此行顯然是要給美以支持的機構“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撐門面,然而,國際社會普遍質疑該機構在加沙的人道活動。
自今年5月底以來,“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單方面接管加沙地帶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分發,但以軍被指“幾乎每天”都向領取物資的人群開槍,造成數千人傷亡。
根據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的數據,連日來,以軍繼續對前往援助物資分發點附近的加沙民眾開火,造成數十人死亡。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截圖
近日,在位於加沙地帶的納賽爾醫院裏,不少民眾聚集到一起,悼念因以軍襲擊而身亡的親屬。他們紛紛表達對以軍襲擊的憤怒,並對加沙衝突的延宕感到近乎絕望。
有死亡民眾的家屬稱:“他們有什麼錯?為了不餓著睡覺,他們才去領取援助物資,卻因此而死!”
還有死亡民眾家屬説:“美國正在向以色列提供大量武器,還有其他國家也與美方一道提供導彈和大量的炸藥,讓以軍來殺害我們這些饑餓且被封鎖的加沙民眾。這樣的壓迫和羞辱,到底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躲過炸彈卻被活活餓死,或者在領取救援物資的時候被槍殺。眼下,加沙人道危機發展到令當地民眾絕望、令國際社會憤怒的程度。然而,美國對此卻似乎並不在意。
據英國媒體報道,7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會晤時,被問及以色列是否應加大力度向加沙提供援助時抱怨稱,儘管美國向遭受饑荒的加沙地帶提供了上千萬美元的援助,卻沒有人為此感謝他。
7月31日,在白宮被問及是否認為加沙眼下的狀況屬於種族滅絕時,特朗普再次表達了同樣的態度,稱美國已經提供了6000萬美元用於食品援助,但很遺憾,看不到有什麼結果,也沒有人説“謝謝”。
英國《獨立報》報道截圖
除了特朗普的抱怨,7月30日,美國參議院還否決了以加沙地帶平民受害為由中斷對以色列武器銷售的兩項決議案。
這兩項決議案由佛蒙特州獨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提出,其中,禁止出售6.76億美元炸彈及制導套件的提案獲24票贊成、73票反對;禁止突擊步槍銷售的提案獲27票贊成、70票反對,沒有一名共和黨人支持其中任何一項提案。
雖然與4月桑德斯發起的類似決議案相比,支持票數有所上升,但仍然無力撼動共和黨人掌控的美國國會。
路透社報道截圖
“保持沉默等同於共謀”
儘管美國一意孤行,但是歐洲各國已經開始態度鮮明地表達自己的立場。
法國總統馬克龍7月24日宣佈,將在9月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
7月29日,法國外長巴羅與安道爾、澳大利亞、加拿大、芬蘭、冰島、愛爾蘭、盧森堡、馬爾他、新西蘭、挪威、葡萄牙、聖馬力諾、斯洛文尼亞和西班牙等14國外長在紐約共同簽署聯合聲明,表示“願意承認巴勒斯坦國”,並邀請尚未承認的國家加入這一集體呼籲。
法國24小時電視臺報道截圖
7月31日,德國外長瓦德富爾在啟程訪問以色列前發表聲明表示,德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進程“必須從現在就開始”。
《耶路撒冷郵報》報道截圖
衝突延宕至今,戰爭慘劇和人道危機倒逼更多歐洲國家調整其巴以政策。
7月31日,斯洛文尼亞總理戈洛布宣佈,斯洛文尼亞將禁止同以色列之間的武器進出口和轉口貿易,成為首個全面禁止與以色列進行武器貿易的歐盟國家。
此前,斯洛文尼亞政府曾多次就加沙問題批評以色列,並於去年推動承認巴勒斯坦國,作為儘快結束加沙戰事的努力的一部分。2024年6月,斯洛文尼亞議會通過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法令。
“歐洲新聞”網報道截圖
有分析指出,在加沙人道主義危機的刺激下,歐洲各國無論出於安撫民意的訴求,還是出於維護自身國際形象和影響力的考慮,都不得不有所反應。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學者戴維韋林:“過去幾週,來自加沙的影像確實帶來了一些改變,那種苦難是如此真切,以至於讓西方政界和輿論達到一個臨界點,在他們看來,不能再像之前那樣含糊其辭,説什麼‘各打五十大板’之類的,西方意識到,必須認真對待此事。”
日前,58位歐洲國家前大使在一封公開信中譴責歐盟對以色列在加沙進行的“暴力和破壞活動”保持沉默等同於共謀。
這封公開信寫道:“我們正在目睹以色列日復一日對巴勒斯坦人民犯下令人髮指的罪行,尤其是在加沙,也包括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世界將記住歐盟及其成員國是如何應對這場災難性悲劇的。”
公開信呼籲歐洲各國政府“根據國際法、歐洲法和國內法,採取一切必要和可行的措施,制止這些暴行”。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