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7月31日晚,也就是瑞士時間8月1日淩晨,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佈對從瑞士進口的商品徵收39%的關稅。這一高稅率在瑞士引發“地震”,各界人士紛紛批評美國的霸權和不公。
目前,這一稅率離執行還有幾天的“緩衝期”。這是否又是特朗普的一次“極限施壓”?瑞士政府已表示將繼續與美談判,那麼,瑞士會“屈服”嗎?瑞士又要付出怎樣的代價,來滿足美國的“胃口”?
歐洲最高稅率讓瑞士人“破防”
△瑞士聯邦主席凱勒-祖特爾的社交媒體截圖
自從特朗普政府4月宣佈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以來,瑞士是最早與美國展開談判的國家之一。據説談判一直比較順利,甚至達成了一份意向草案,並得到了瑞士議會的批准,只待特朗普點頭。但是在7月31日晚,瑞士聯邦主席凱勒-祖特爾在社交媒體上宣佈,她在截止時間之前與特朗普進行了“最後一次對話”,但雙方仍未能達成一致,談判失敗了。
即使這樣,也沒有多少瑞士人會想到,僅僅幾個小時後,美國會宣佈對瑞士徵收高達39%的關稅。這一稅率甚至超過了特朗普4月份宣佈的31%。放眼全球,美國向瑞士徵收的關稅稅率位居世界第五,僅次於巴西(50%)、敘利亞(41%)、老撾和緬甸(40%)。從歐洲來看,瑞士則是被美徵稅最高的國家,遠高於英國、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
39%讓瑞士政界和商界措手不及,也引發了許多尖銳的批評。瑞士社民黨批評“討好策略”是造成這一結果的部分原因。社民黨聯合主席瑪蒂亞·梅耶爾表示,“試圖安撫特朗普的做法在政治上是魯莽的。他從來就對公平的夥伴關係不感興趣。”瑞士自民黨在一份聲明中譴責這是“一場災難,是對我們繁榮的直接攻擊”。特朗普的行為“違背了自由主義者和西方民主國家所捍衛的所有原則:可靠性、自由貿易以及強大的、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瑞士綠黨主席麗薩·馬宗娜呼籲對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徵收適當的稅款,並停止向美國採購F-35戰鬥機。
瑞士經濟界人士對此也反應強烈。瑞士經濟聯合會稱該措施“毫無道理”,並警告稱,這將給瑞士出口企業帶來“非常沉重的負擔”。瑞士機械、電氣和金屬行業協會主席斯蒂芬·布魯普巴赫表示,“這些關稅毫無合理依據,是武斷的。”
△美國駐瑞士大使館社交媒體截圖
△美國駐瑞士大使館社交媒體評論區遭“群嘲”
8月1日恰逢瑞士國慶節,舉國歡慶。美國選擇在此刻宣佈“噩耗”,瞬間引爆了瑞士民眾的怒火。當日,美國駐瑞士大使館在社交媒體發佈國慶祝福,卻在評論區遭遇“群嘲”:“這是個玩笑嗎?”“39%的關稅,連向你們買的武器也要漲價。‘謝謝’祝福!”“收回你的祝福吧”“我不需要你的祝福,你的政府真丟臉”“39%的稅率就是你送的‘禮’?”
美關稅政策握住瑞士“命門”
瑞士人的“破防”不僅僅是因為美國的這一高稅率出乎意料,更因為這一稅率將對瑞士經濟和就業造成極其嚴重的打擊。
瑞士雖然是全球有名的“富國”之一,但其本土市場狹小,經濟嚴重依賴國際市場。美國是瑞士的重要合作夥伴。瑞士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佔瑞士商品出口總額的18.6%。瑞士對美主要出口商品包括藥品、手錶、機械、咖啡膠囊、奶酪和巧克力。美方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對瑞士的貿易逆差為380億美元。
據世界銀行統計,2024年,瑞士GDP的增長率為1.3%。而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瑞士經濟研究所聯合主任漢斯·格斯巴赫教授預計,如果美國的這一關稅衝擊“落地”,將導致瑞士GDP大幅下降,降幅取決於制藥行業是否也需要繳納39%的關稅。
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教授 漢斯·格斯巴赫:如果制藥行業不受39%稅率的影響,而是僅徵收10%的關稅,而其他所有行業都徵收39%稅率的關稅。那麼,國內生産總值(GDP)的預期下降幅度將為0.3%。
△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教授漢斯·格斯巴赫發文稱,如果制藥行業也面臨39%的關稅,那麼GDP將大幅下降至少0.7%,導致每人每年平均收入損失約700瑞士法郎。
漢斯·格斯巴赫表示,如果制藥行業也受到影響,假設適用相同的關稅稅率(39%)——這是一個不確定因素,那麼GDP的下降幅度將達到GDP的0.7%,這意味著瑞士人的年收入將平均減少近700瑞士法郎。
又一場“極限施壓”?
從一些跡象分析來看,這或許又像是特朗普對瑞士的一場“極限施壓”。
特朗普7月31日表示,“某些國家”已經與美國達成或即將達成貿易或安全協議。對於這些國家,該法規規定的關稅將一直適用,直至這些協議達成。瑞士是否在這些國家之列尚不清楚。同時,特朗普又為新的關稅稅率設置了一週的“緩衝期”。 有經濟學家認為,稅率實施的七天窗口期為有意降低對等關稅或行業關稅的貿易夥伴提供了額外談判時間——瑞士、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可能仍在推進相關談判。
瑞士聯邦主席凱勒-祖特爾8月1日接受採訪時表示,特朗普認為瑞士每年因貿易逆差從美國“竊取”400億瑞郎的立場是荒謬的。她強調説,在與美國政府官員的談判中,美國商務部和財政部的代表已經接受了一個低得多的稅率,但她不願透露具體數字。
瑞士聯邦主席 凱勒-祖特爾:瑞士聯邦委員會感到失望,因為我們在7月初談判達成了一項協議,並且也得到了特朗普政府內閣成員的支持。然而,顯然,這些談判代表沒有得到(特朗普)總統的支持。儘管我們從美國方面收到了其他信號,來自貿易部門、商務部和財政部,這些人對我們談判達成的內容感到滿意。
瑞士聯邦副主席兼經濟、教研部長居伊·帕姆蘭8月1日接受採訪時表示,瑞士在關稅問題上“遭受不公”。瑞士聯邦委員會將迅速重新審查此事,以了解“哪出了問題”,美國和特朗普到底想要什麼,並看看是否有迴旋餘地。
那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瑞士媒體分析稱,特朗普曾指責瑞士央行壓低瑞郎,以促進出口。自特朗普威脅加徵關稅以來,瑞郎兌美元又升值了10%。這應該能暫時平息這一指控。瑞士已經取消了工業品關稅,而且除農産品外,幾乎不對美國産品徵收任何關稅。瑞士關稅政策也不會是美國關注的重點。
美國與歐盟達成的協議中,歐盟承諾從美國購買7500億歐元能源和6000億歐元武器。據瑞士媒體報道,瑞士在談判中也向特朗普承諾了重大投資計劃,可能高達1500億瑞郎。是否是投資計劃遇到了困難?
美國進口商品中只有1.3%來自瑞士,與瑞士達成協定並非特朗普的首要任務。然而,這位美國總統最關心的卻是大幅降低美國國內高昂的醫療成本。特朗普已經向全球幾大制藥公司發出最後通牒,必須降低在美國的藥價,其中包括瑞士著名藥企羅氏和諾華。那麼,藥品價格最終是否會是瑞士和美國達成協定的決定性因素呢?
小國困境與多邊主義之光
瑞士,一個中立國,也是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者。瑞士聯邦副主席兼經濟、教研部長居伊·帕姆蘭曾在接受總臺《高端訪談》專訪時坦言:“瑞士是一個小國,與其他小國一樣,它受益於多邊主義。在國際組織、例如世界貿易組織中進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小國也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儘管小國沒有大經濟體或者大陣營的力量。”
△瑞士首都伯爾尼
瑞士雖富,卻終究是小國,在人口、經濟規模、政治、外交、軍事等各方面與美國存在巨大鴻溝。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瑞士國內主流輿論普遍認為,正面對抗非明智之舉,尋求妥協或是無奈之選。這正是在單邊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浪潮洶湧的當下,眾多小國所面臨的嚴峻現實與深刻挑戰。
面對美國的關稅重錘,瑞士需要考慮如何進一步優化其國際戰略選項,減少對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深化與重要夥伴的經貿合作,依託業已存在的良好雙邊關係探索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這不失為增強自身經濟韌性和戰略平衡力的潛在路徑。在強權邏輯的陰影下,拓展可靠、互利、基於規則的夥伴關係網絡,對於保障小國的繁榮與安全愈發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