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近日報道,美國與北約正研究建立新機制,擬通過利用北約成員國資金支付對美國武器採購或轉讓的費用,進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持。
報道説,新機制將根據“烏克蘭優先需求清單”,向烏方提供美制武器。烏克蘭可按每批約5億美元的標準確定所需武器優先級,隨後由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協調成員國磋商,決定由哪些國家捐贈或出資購買清單所列武器。
路透社報道截圖
報道中的兩名消息人士表示,目前至少有一批援烏武器已按新機制進入採購談判階段,尚不清楚是否劃轉資金。按路透社説法,北約總部對此事未發表評論。美國白宮、五角大樓以及烏克蘭駐美國使館均未作出回應。
路透社報道截圖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丁曉星分析認為,西方持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的方式並不會對幫助烏克蘭取得戰場上的優勢。
在拜登政府時期,美國直接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無償軍事援助,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也通過歐盟或雙邊渠道進行直接援助。然而當前形勢發生變化,美國不願繼續大規模無償援助烏克蘭。為此,各方協商出一種新機制,由美國向烏克蘭出售武器,而歐洲國家來買單。從實際效果來看,新機制對烏克蘭戰局影響有限,因為西方國家的軍事支持一直存在。
特朗普今年1月就任總統以來,美國政府對烏軍援政策反復無常。7月初,美方一度暫停對烏部分軍援。數日後,特朗普又改口稱將向烏提供更多武器,並於7月8日批准向烏克蘭運送更多“防禦性武器”。
此外,7月23日,美國國務院批准總額為3.22億美元的軍售,用於向烏克蘭提供“鷹”式防空導彈系統和“布拉德利”步兵戰車。對此,丁曉星説,美國政府對烏軍援政策是基於其自身的利益進行調整和變化。
關於美國提供武器但由歐洲國家承擔費用的對烏軍援新機制,目前包括德國在內的部分北歐國家已同意這一安排。這標誌著美國對烏政策已從拜登時期的無償援助,徹底轉向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更加機制化的"交易型"援助模式。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記者丨楊卓英 魏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