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參加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文藝匯演 “小海豚”唱響津味原創作品
日前,在武漢舉行的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文藝匯演中,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憑藉充滿津沽文化韻味的原創作品《我們是天津娃娃》,贏得了評委認可,征服了觀眾。
從無聲世界到音樂殿堂
“這些孩子最小的5歲,最大的13歲,既有訓練多年的‘元老海豚’,也有今年初剛加入的‘萌新’”。被孩子們親切地叫做“桃子老師”的天津市殘疾人文藝體育訓練指導中心的王藝陶向記者介紹。作為全國較早成立的聽障兒童合唱團之一,小海豚合唱團已走過十年曆程。從最初的幾個孩子到這次參加演出的數十名團員,他們用堅持與努力證明了“聽力障礙不應成為追求藝術的阻礙”。
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每四年舉辦一屆,本屆首次以“彙報演出”形式會聚全國30余省市的32支代表隊、2075名演職員,是名副其實的“大舞臺”。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作為天津的代表之一,將原創作品《我們是天津娃娃》呈現給觀眾,節目融合太平歌詞、天津快板、笛子演奏等多種藝術形式,通過童聲演繹展現了津沽文化魅力與聽障兒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當天津元素遇見天籟童聲
談及《我們是天津娃娃》的創作靈感,王藝陶回憶説:“節目徵集的時候特別強調地域特色與正能量,我們便決定講述‘小海豚’自己的故事。”主創團隊將天津多元文化巧妙融入作品:開場後,童聲演唱後乙太平歌詞形式引入主題,將傳統曲藝與現代音樂結合;中間穿插的八段天津快板,用特色曲藝形式講述合唱團十年成長歷程;間奏部分笛聲與快板呼應,宛如海河畔的市民對話。“我們特意邀請盲人笛子演奏家毛鏑老師操刀創作並參與演出,讓不同藝術形式碰撞出火花。”王藝陶説。
最打動人心的是孩子們突破自我的訓練過程。“讓聽障兒童唱準音調曾是公認難題,但通過十年科學訓練,有一部分孩子已經能展現非常優美的音色。”天津市殘疾人文藝體育訓練指導中心的肖玲是小海豚合唱團創始人之一,她見證了合唱團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為呈現最佳效果,我們挑選了音準和音色突出的孩子擔任領唱並獻出動人歌聲。”
《我們是天津娃娃》的各個細節上都體現著主創和關心“小海豚”的各界人士的用心。舞臺上孩子們身著的演出服經過特別設計,“這是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王氏手繪盤絲傳統服飾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鬱從霞特意為孩子們設計的,從服裝到盤扣一針一線都是純手工製作。”肖玲介紹,“我們的‘海豚家族’取得的成績,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這群‘小藝術家’正以自信的笑容與清澈的童聲,向世界展示著新時代殘疾青少年的精神風貌。”(記者 丁曉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