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學習手記|奪取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
2025-08-31 14:35:22來源:新華社編輯:殷亮

  黨旗、國旗、軍旗——即將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閱兵活動中,在三面旗幟引領下,受閱方隊將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無論是烽火歲月,還是和平盛世,黨旗在哪,哪就是前進的方向。

  2025年7月,正在山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陽泉市獅腦山頂的百團大戰紀念館,回顧中國抗戰史上的光輝一頁——

  彼時,正是國際上法西斯勢力最猖獗的時候,日本侵略軍企圖以更猛烈的進攻迫使國民黨政府投降,與歐洲戰場呼應。至暗時刻,“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劃破了夜空”,在黨旗指引下,各路突擊部隊迎著炮火衝鋒,撲向敵人的車站和據點……

  這場如“暴烈的霹靂”般的大規模反擊,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和“迅速解決中國事件”的癡心妄想,遏止了當時妥協投降的暗流。

  “百團大戰的歷史壯舉,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參觀紀念館時,習近平總書記不時駐足察看和沉思。在雕刻著戰士們高舉旗幟衝鋒的大型浮雕旁,總書記叮囑大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遙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關頭,中國共産黨以穿越迷霧的遠見、百折不撓的意志、氣吞山河的壯舉詮釋了什麼是“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産黨最先提出抗戰主張並率先開展抗日鬥爭。白山黑水銘記著楊靖宇等英雄的鐵血忠魂。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曾深情講述楊靖宇的故事,表示“其事跡震撼人心”。

  針對“亡國論”和“速勝論”,中國共産黨提出並實施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撥開人們心頭迷霧。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以《論持久戰》對抗戰勝利的指引作用為例,向黨內關鍵少數講述戰略思維的重要性。

  我們黨開闢廣大敵後戰場,遊擊戰爭成為中國軍民戰勝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戰爭手段和戰爭樣式,在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後敵後戰場逐步上升為中國抗戰的主要戰場,到戰略反攻階段成為全面反攻、爭取抗戰最後勝利的前沿陣地和戰略基地。

  回望這場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鬥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範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成為奪取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

  歷史的結論,寫在時間長河裏,更寫在人民心中。

  抗日戰爭時期,19歲的曹火星有感於共産黨領導下抗日根據地軍民生活變化,寫下《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真切反映出群眾心聲,廣為流傳。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説,中國共産黨就是勝利的希望、民族的脊梁。大家“不怕走爛腳底板,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不能到前方抗戰”。

  “我們的黨已經成了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重心,已經成了中國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經成了打敗侵略者、建設新中國的重心”。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同志滿懷自豪地説。

  鑒往事,知來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中國共産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這是實事求是的歷史結論,也是繼往開來的時代宣言。

  抗日戰爭時期,在《〈共産黨人〉發刊詞》中,毛澤東同志創造性地將黨的建設形容為“偉大的工程”,強調“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産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

  新時代以來,正是因為不斷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定不移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正是因為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我們在民族復興進程中獲得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正是因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我們獲得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

  “河出崑崙派九州,屹然砥柱立中流。”

  從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到領航復興的堅強核心;從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到奪取新的更大勝利……我們的黨堅強有力,我們的人民無比豪邁,我們的事業前途光明!

  策劃:張曉松

  主編:朱基釵

  主筆:高蕾

  視覺:金小茜、賈伊寧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