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裏,來自許多國家的反法西斯戰士和國際友人與中國人民並肩戰鬥,經受了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為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危急時刻,蘇聯、美國先後派出援華航空隊,與中國人民攜手抗日。
1937到1941年,蘇聯先後派遣3000多名軍事顧問、軍事工程技術人員和2000多名飛行員、航空機械師等來到中國。隨他們一起抵達中國的,還有蘇聯援助的1200多架各型飛機。
蘇聯志願飛行員與中國空軍聯手,在南京、武漢、重慶、台灣等地阻擊日寇。整個援華抗日期間,共擊毀日軍戰機1049架。
蘇聯援華飛行員斯柳薩列夫的女兒 娜塔莉婭:他能看出坐在飛機裏的是某位日本王牌飛行員,而這位日本王牌飛行員用手勢向父親示意會狠狠揍他,對此,父親向他回應了一個手勢,他擊落了對方。
抗日戰爭期間,飛翔在中國上空的還有來自美國的飛虎隊。
飛虎隊老兵 哈裏·莫耶:我是一名P-40戰鬥機飛行員,我們都知道當時中國人民正經歷著日本侵略者非常非常可怕的暴行。對於日本侵略者的殘暴,我們也越來越憤怒。
從1941年到1945年,美軍航空兵參與了保衛滇緬公路、怒江戰役等關鍵作戰行動,先後擊落、擊毀日軍飛機約2600架,2000多名美籍飛虎隊隊員在戰鬥中犧牲,200多名遇險隊員被中國民眾營救。
戰場之外,中華大地同樣見證著沒有國界的醫者仁心。1938年1月,加拿大共産黨員白求恩率加美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
河北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前館長 陳玉恩:1938年6月17日,白求恩來到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駐地山西省五台縣金崗庫村。在第一個星期他就檢查了521名傷員,從第二個星期開始,一個月內為147名傷員做了手術,平均每天進行近5例手術。
為了減少傷員的痛苦,白求恩把手術臺設在離火線最近的地方。1939年10月下旬,他在搶救傷員時,左手中指不慎被割破,後因感染中毒,轉為敗血症。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享年49歲。
當白求恩奮戰在救死扶傷第一線時,印度醫生柯棣華也追隨他的腳步來到了中國。
百團大戰第二階段戰役打響後,柯棣華主動申請上前線,同樣將救護所設在離前線最近的地方。
河北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前館長 陳玉恩:在前線的13天裏,柯棣華救治傷員是800多名,為其中的585人做了手術。
1942年12月9日,柯棣華在河北省唐縣因病逝世,年僅32歲。
在中國人民生死攸關之際,還有許多國際友人挺身而出,扶危濟困,彰顯著人性的光輝。
1937年,侵華日軍製造南京大屠殺,受雇于西門子公司的德國人約翰·拉貝同其他在華國際人士設立了“南京安全區”。在方圓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區裏,共建立了25個難民收容所,拯救了約25萬中國人的生命。
從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拉貝在南京的住所內寫下了2000多頁日記,保存了80多張現場拍攝的照片,用文字和照片記錄下了日軍在南京的種種暴行。這就是著名的《拉貝日記》。
約翰•拉貝之孫 托馬斯•拉貝:1937年12月24日,他在日記中寫道,“我收到的最好的節日禮物,是我家,我的花園和德國學校裏保護的600多名中國難民的生命”。
這些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凝結的深厚友誼,比金堅,比海深,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