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活著的千年古城”等宣傳語,讓喀什古城成為許多遊客心中的“必訪之地”。遊人絡繹不絕,已成為這裡的常態。2025年1月至7月,喀什古城景區共接待遊客1668.6萬人次,同比增長60.72%;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4.7億元,同比增長25.02%。2025年8月,單日遊客量最高達到14萬人次。
作為熱門“打卡地”,喀什古城現為國家級5A旅遊景區,佔地面積約3.6平方公里,南起人民路,北至色滿路、亞瓦格路,西達尤木拉克協海爾路,東抵吐曼河觀光帶。現存城市格局可追溯至清代。古城西側的徠寧路旁,仍可見清代徠寧城舊址,它與今日喀什古城共同構成清代喀什“雙城”結構。
徠寧城建於1762年。1759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後,在喀什噶爾設置參贊大臣管理南疆事務,為強化防禦與城市建設而修築此城。1771年,乾隆帝賜名“徠寧”。1826年,張格爾叛亂導致徠寧城嚴重損毀;1898年于原址重建。現存的徠寧城遺址平面呈圓形,殘存城墻約850米,南門處保留有一處甕城,東部略有損毀,城門為關扇式木門,拱形門洞至今可見。目前,喀什市正推進徠寧城遺址展示利用項目,呈現清代以來城市形態演變,實證清廷對新疆的系統治理,弘揚各族人民維護國家統一、英勇抗爭的精神。因徠寧城的重要歷史地位,2023年8月9日,經中國民用航空局批准,“喀什機場”更名為“喀什徠寧國際機場”。
從舉行“開城儀式”的東門進入喀什古城,向北沿吐曼路行走,可看到漢唐風格的“耿恭祠”。該祠為紀念西元75年東漢戊己校尉耿恭堅守疏勒城、抗擊匈奴的事跡而建。儘管耿恭所守疏勒城實指新疆奇臺縣石城子遺址,卻喚起人們對喀什古稱“疏勒”的記憶。“疏勒”意為“有水”,如今吐曼河依然繞城流淌,恰合其意。據王耀《清代喀什噶爾城市形態及格局演變探析》研究,現今喀什古城的雛形可追溯至1514年,始於察合臺汗國與葉爾羌汗國政權更替時期修築的城堡。
在喀什古城東南約1.7公里、喀什噶爾河北岸,有一處名為“艾斯克沙爾”的城址(意為“破城”),現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僅存一段城墻,是喀什市區內年代最早的城址。墻基曾出土夾砂黃褐陶和泥質紅陶殘片及炭灰,推測時代相當於魏晉時期,有人聯想其為漢代班超駐守的“盤橐城”舊址。如今該處已建成班超紀念公園。因保存狀況較差,現存可考遺跡僅殘墻一段。近年配合保護項目進行的考古清理中,碳-14測年顯示該段城墻約建於西元10世紀。是否歷經重修或擴建,因遺存過少,已難考證。
除艾斯克沙爾古城外,喀什市還有一處“汗諾依古城”(又稱“康奧依古城”),位於喀什古城東北約25公里、恰克馬克河南岸,同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汗諾依”意為“王庭”。2019年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發掘表明,該遺址規模宏大,東西長6–8公里,南北寬4公里,內含兩座可辨古城。西城呈長方形,東墻一段保存較好,長77米,殘高6米,底寬6–7.5米,頂寬3.8米,中部存一馬面;西、北墻分別殘長70米和91米。考古學家黃文弼稱其為“伯什克勒木城”,並首次提出西城可能為唐代疏勒鎮治所。現有研究更傾向認為,該遺址應為上元年間(674–676年)所置疏勒都督府下轄十五州之一。
與汗諾依古城隔河相望的莫爾寺遺址,于2025年4月24日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雖為佛寺遺址,但出土了疑似“六趾木足”的造像殘件,與《魏書·西域傳》《隋書·西域傳》所載疏勒人“手足皆六指”的特徵吻合。莫爾寺遺址最早碳-14測年可至西元1世紀,存有高12.8米的方基多層圓柱佛塔,並出土帶彩繪和金飾的造像殘件,推測可能與“疏勒王寺”有關。以莫爾寺為中心,西有開普臺爾哈納佛寺、亞吾魯克遺址、達克亞魯斯夏雷寺院及脫庫孜吾拉吉石窟,北有杏園佛寺,東北有庫木薩克佛寺,東有阿卡梯木古烽燧等遺址。其中,亞吾魯克遺址曾出土喀什地區博物館鎮館之寶“北朝三耳壓花陶罐”。據此推斷,漢唐時期疏勒政治、經濟中心應在今莫爾寺—汗諾依一帶,即現喀什古城北部區域。
追尋歷史的足跡,這片土地上的遺跡默默訴説著過往,而喀什古城仍在續寫自己的傳奇。漫步城中,墻上的《福樂智慧》箴言——“要仁愛為懷,保護人民”“優良的品德乃為善之本”“信義是處事為人之本”等,反映出深厚的儒家文化影響;當地人喜愛的華麗坐墊,令人聯想到元代名錦“納失失”;喀什地區博物館所藏北宋飾緙絲邊緣絹棉袍上的一段“金絲”,以及老建築上的石膏雕花,皆與莫爾寺遺址出土石膏造像一脈相承,折射出材質與工藝的千年傳承。
目前,喀什古城內有一級歷史街巷36條、特色巷口節點24處;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項、自治區級9項、地區級4項、市級5項;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12處,包括全國重點和自治區級文保單位各1處、市級4處、一般文物單位12處。為加強保護,2024年5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古城保護條例》正式實施;2025年6月13日,《喀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作為喀什歷史與特色的核心載體,喀什古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必將實現更好的保護與發展。(王曉華 喀什地區博物館文博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