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專稿:日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倡議號召各國奉行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倡導以人為本,注重行動導向,迅速引發國際社會廣泛共鳴。多位海外專家學者在接受國際在線採訪時一致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議順應時代呼聲,為在複雜動蕩的國際環境中推動公平、公正和包容的全球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尤其對全球南方而言,這一倡議不僅回應了長期以來廣大發展中國家對構建公平、公正的國際新秩序的強烈訴求,也為中小國家更廣泛、更平等地參與全球規則制定提供了現實路徑和戰略機遇。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高等經濟大學世界經濟與國際政治學院教授亞歷山德拉·佩米諾娃認為,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中國提出全球治理倡議恰逢其時,極具戰略意義。“中國領導人以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為基礎,描繪了一種更加全面的願景,為各國,特別是上合組織成員國、金磚國家以及其他全球南方國家充分參與規則與制度塑造指明瞭方向。”她指出,該倡議的基本理念與許多發展中國家長期以來對一個更加包容和平衡的全球治理體系的訴求高度契合。
阿根廷《當代》雜誌創始人伍志偉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指明瞭全球治理的前行方向。伍志偉尤為讚賞倡議中提出的奉行主權平等的理念,“這有助於確保各國享有平等地位,大小國家都能得到充分尊重。”他感慨道,“習近平主席的理念將成為當今世界溫暖人心的明燈,令遠在拉丁美洲的人們也同樣感到充滿希望。”
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指出,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具有重要意義,它為傳統的西方中心化模式提供了一種替代願景,注重包容、尊重主權與真正的互利合作。在一個多極化的世界中,這種方案鼓勵發展中國家平等、充分參與,使治理更加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傑拉奇表示,近年來,中國在完善全球治理方面發揮了建設性作用,不斷推進務實合作,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減貧以及綠色能源等領域,切實回應了合作夥伴的真實需求。中國的發展模式不僅在本國取得了非凡成功,更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借鑒的解決方案,許多全球南方國家參考中國分享的經驗並因地制宜、結合自身發展狀況加以調整,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顯著進步。這種著眼實際、基於彼此理解和相互尊重的立場態度,與部分西方國家的霸權主義傾向形成了鮮明對比。
巴基斯坦真納大學國際關係學者薩爾曼·阿裏認為,在當今動蕩的全球局勢下,中國提出全球治理倡議使世界朝著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治理邁出關鍵一步。“它將平等以及對《聯合國憲章》的尊重置於首要位置。強調所有國家在全球決策中享有平等發言權,建立平等秩序。”阿裏指出,“全球治理倡議呼應了全球南方對於公正平等國際秩序的共同訴求。它展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在這一願景中,合作與包容是引領治理的關鍵。全球治理倡議的提出恰逢其時,有助於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推動世界公平穩定發展。”
哥斯達黎加前總統顧問奧頓·索利斯則表示從這份全球治理倡議中看到了全人類共同發展的希望。他認為,該倡議與一些西方國家所傳遞出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霸權言論形成強烈對比。中國呼籲所有國家應平等參與世界決策。這是全球南方的重大喜訊。
他還提到,習近平主席一貫呼籲尊重國際法,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多邊主義,推動以人為本、能夠彌合南北差距的全球治理,這些先進主張都應成為重塑多邊機制的指導原則。在他看來,像中國這樣擁有強大經濟與軍事力量的國家依舊堅定選擇倡導並踐行符合國際道義的發展與治理道路,這給予了全世界人民希望,他期待在中國的引領下,全球文明和合共生能夠成為現實。(胡曉薇 黃蓉 宮夢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