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觀察|石破茂“體面”辭職 日政壇“一地雞毛”
2025-09-07 23:11:17來源:新華網編輯:楊磊

  新華社北京/東京9月7日電 題:石破茂“體面”辭職 日政壇“一地雞毛”

  新華社記者劉讚 陳澤安

  日本首相、自民黨總裁石破茂7日突然召開記者會宣佈辭職,並表示不再參選自民黨總裁。

  分析人士認為,石破茂迫於巨大黨內壓力辭職,以避免黨內分裂進一步擴大化和公開化,給他本人和自民黨留下“體面”。石破茂辭職將引發日本政壇爭鬥加劇,自民黨總裁職位也成為“燙手山芋”,誰能接任自民黨總裁及首相尚難預料。

  選舉遭“兩連殺” 壓力不斷增大

  近一段時間以來,石破茂一直面臨不小的下臺壓力,有關他將辭職的傳聞不斷。

  自民黨在7月國會參議院選舉中失利,繼去年10月眾議院選舉後遭遇“兩連殺”,在國會兩院均失去多數地位。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原“安倍派”、原“茂木派”和不少年輕議員等黨內力量,要求石破茂為此承擔責任。

  鋻於當時日美正進行關稅談判,石破茂以避免“政治空白”為由拒絕辭職。隨著日美關稅談判完成以及美國政府簽署關於兩國貿易協議的行政令,日美間關稅問題得到一定程度解決。在7日的記者會上,石破茂也將日美關稅談判告一段落作為選擇此時辭職的原因。

  此前,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等自民黨高層以先就參議院選舉失利進行總結為由而沒有辭職。隨著自民黨2日召開“兩院議員總會”完成總結,森山裕等人提出辭職或請石破茂決定其去留,石破茂繼續留任變得更加困難。

  2日的“兩院議員總會”決定就是否提前選舉新總裁啟動黨內程式,要求贊同提前選舉的自民黨籍國會議員8日就此提交書面文件。黨內大佬和現存唯一派閥“麻生派”的領導人麻生太朗、法務大臣鈴木馨祐及多名副大臣公開表示支持提前選舉新總裁。他們的表態大大增加了石破茂的下臺壓力。

  根據富士新聞網統計,截至7日0時,自民黨已有131名國會議員和20個地方組織要求提前舉行總裁選舉,接近提前選舉的“支持門檻”。富士新聞網認為,鋻於此,曾反復表態要繼續留任的石破茂突然轉變了態度。

  遭遇黨內“逼宮” 下臺保留“體面”

  日本媒體認為,避免黨內進一步分裂是石破茂選擇此時辭職的重要原因。

  雖然自民黨內要求提前舉行總裁選舉的聲浪很高,但支持石破茂留任的人也不少。隸屬“麻生派”的前少子化擔當大臣豬口邦子錶示,支持石破茂“在當前困難局面下完成責任繼續任職”。眾議員鈴木宗男多次力挺石破茂,批評黨內一些資深議員“煽動分裂”。

  自民黨不少人擔心,一旦走到8日提交書面文件那一步,自民黨的分裂將進一步加劇,並將暴露在公眾面前。據日媒報道,前首相菅義偉6日晚與石破茂見面時,表達了對黨內分裂的擔憂,要求石破茂就去留作出選擇。石破茂在7日的記者會上説,黨內可能會産生“決定性分裂”,這不是他的“本意”,他作出了辭職的“苦澀決斷”。

  日本中央大學教授中北浩爾説,在總裁選舉提前舉行已成定局的情況下,石破茂作出“明智決定”,以“體面撤退”避免了黨內分裂。

  誰接手“燙手山芋”? 政壇亂局將持續

  石破茂辭職後,自民黨將選舉新一任總裁,兩人或成為“熱門人選”。但分析人士認為,無論誰當選,都要繼續面對政治亂局。

  日媒分析,此前要求石破茂下臺的高市早苗和原“茂木派”首領茂木敏充,在年輕一代中人氣較高的農林水産大臣小泉進次郎、前數字大臣河野太郎,有著較高知名度的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都曾在上次總裁選舉中與石破茂競爭,這次也可能參選。

  共同社日前民調顯示,高市早苗和小泉進次郎的支持率居於前兩位。高市早苗是日本右翼政客代表人物之一,在去年總裁選舉的決勝輪中敗給石破茂;小泉進次郎出身政治世家,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次子,在去年總裁選舉首輪投票中排名第三。

  不過,由於當前自民黨在國會兩院陷入“雙少數”困境,熱門人選未必願意此時接手一個“爛攤子”。目前誰會參選以及誰會當選,都難以預料。

  按照規定,新任自民黨總裁要想成為首相還需要通過國會的首相指名選舉。由於自民黨在國會的“雙少數”地位,新總裁能否順利當選首相還存在一定風險。不過,自民黨在國會兩院仍是最大黨,聯合其執政盟友並拉攏部分小黨,仍可以在首相指名選舉中獲得過半數支持。同時,在野黨之間分歧嚴重,難以組成穩定聯盟。

  自民黨新總裁即使順利當選首相,也將繼續面對政治亂局,在“雙少數”局面下推進政策仍將困難重重,尤其要面臨兩大難題。

  其一,自民黨奪回眾議院多數地位並非易事。民調顯示,日本民眾一直不滿自民黨對“黑金”醜聞的處理。同時,多數選民認為石破茂沒有必要辭職,自民黨內鬥導致石破茂被迫辭職,將使自民黨的形象更加負面。

  其二,日美關稅問題余波未平。日本綜合研究所調查部長石川智久認為,日美關稅協議的執行在投資等方面仍存在不確定性,日本仍需與美國磋商以爭取更為有利的局面。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